类目: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离子迁移谱新技术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光谱质谱研究室在离子迁移谱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科研人员发展了哈达玛变换反离子迁移谱新技术方法,实现了离子迁移谱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同时增强。分辨率与灵敏度同时增强的离子迁移谱分辨率和灵敏度是离子迁移谱的重要参数。分辨率反映了迁移谱的分离能力,灵敏度或者信噪比则反映了迁移谱的检测限。分辨率和灵敏度通常相互制约:提高分辨率难以维持灵敏度,而提高灵敏度则要牺牲分辨率。同时,增强分辨率和灵敏度是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研究难点。已有研究表明,与吸收光谱类似的

    2017-12-14 更新
  • 工业无线网络WIA-FA技术及标准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12月8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隆重发布了“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研发的“工业无线网络WIA-FA技术及标准”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图片来自网络,侵删)WIA-FA技术及标准是面向工厂自动化高速控制应用的工业无线网络标准。WIA-FA在高并发、抗干扰、实时性方面处于地位,制定的国际标准IEC62948和中国国家标准GB/T267

    2017-12-13 更新
  • 福建物构所用于气敏传感器的薄膜器件研究获进展

    电子导电金属有机框架(Electronic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C-MOFs)材料是一类新兴的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导电多孔晶态材料,是新出现的一类集多孔性、选择性与半导体特性于一体的晶体材料。因其丰富可设计的晶体结构和可调节的电子能带结构等优势,使EC-MOFs材料作为活性功能组分在新型的场效应晶体管、锂电池、超级电容器、气敏传感器等半导体电学器件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然而,已报道的EC-MOFs材

    2017-12-13 更新
  •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高性能柔性宽光谱图像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国震课题组在柔性宽光谱成像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宽光谱成像技术通常能对包含多个波段(如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等)的环境或物体进行完整的探测和成像。在复杂环境中,由于能够获得多个波段的信息,宽光谱成像技术在目标探测和识别方面相比于单波段的成像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这一技术在生物医学、犯罪侦查、矿物勘探、光学通讯和全天候监控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

    2017-12-12 更新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09组研究员邓伟侨和DNL21T3研究员吴忠帅领导的合作团队,在寻找高比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制备出同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含氮量的导电共轭微孔高分子,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图片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储能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由于其通过双电层机理在电极上存储大量电荷,所以寻找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的电极材料(通常是多孔碳材料),成为提高器件容量的关键。研究人员发现,氮掺杂的碳材料可以通过氮原

    2017-12-11 更新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超高分辨离子迁移谱仪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快速分离与检测研究组研究员李海洋,利用一种TPG构型离子门,在不损失离子灵敏度的前提下,研制出一种分辨能力(R)超过100的离子迁移谱技术。该技术有望提高商品化离子迁移谱仪器对爆炸物及化学战剂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仪器的误报率。相关研究结果被Analytical Chemistry收录。离子迁移谱技术研究领域面临着如何实现离子迁移谱分辨能力提高的同时,不损失其对不同离子的检测灵敏度这一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组2012年曾提出一种解释BNG构型离子门关门电场特性的

    2017-12-07 更新
  • 我国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湖泊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近日研究分析了高光谱技术在反演重金属的可行性,并讨论了重金属的反演机理,为湖泊污染监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湖泊重金属污染具有高毒性、致癌性和持久性特征,底泥作为重金属沉降富集的受体,其中富集的重金属可被水生植物吸收或因扰动再次释放造成二次污染。然而,底泥重金属来源广泛,诸如大气降尘、工业废弃物、农药等,其分布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加重了人们监测的难度。现有研究表明,高光谱技术可以有效估测土壤属性信息,为当前土壤属

    2017-12-06 更新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类生命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类生命机器人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以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p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 Cells Using AFM by Indentation and Vibration为题,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类生命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方向,是将生命体与传统的机电系统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类型机器人

    2017-12-05 更新
  • 辽宁沈阳自动化所在智能电网大数据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辽宁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孙干在多年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和导师指导基础上,通过将每个属性预测问题作为单个任务,提出了基于多任务学习的用户属性预测模型,实现在少量可用用户数据下的多个任务同时学习和决策。同时,挖掘出了多个用户属性间的关系,提高了多个属性预测的准确率;充分利用缺失数据样本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模型泛化能力。16个用户属性关系图。正值和负值分别表示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Joint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 Prediction via Smart M

    2017-11-29 更新
  • 中科院半导体所柔性自驱动气体传感器与显示系统研究获进展

    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与商业化应用加快了能源存储器件的变革与升级。为了良好的匹配可穿戴电子器件,所使用的能源存储器必须具备安全性高、体积小、寿命长、易集成化、功率密度高等特点。图片来源中科院半导体所鉴于上述要求,平面微型电容器成为佳的供能器件的选择。但是单个的电容器电压窗口较小,能量密度较低,很难连续不间断地为可穿戴器件供能。解决这个问题便捷的方式是将多个微型电容器串联形成阵列为可穿戴集成系统的功能单元供电。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容器阵列驱动的集成探测系统相继被开发出来,例如集成

    2017-11-25 更新
  • 关于废水中Pb(II)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获新进展

    近期,安徽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黄行九研究员研究团队利用分级多孔铈锆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吸附速率的差异实现微污染物Pb(II)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该工作对于实现实际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及准确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成果已发表在Elsevier的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杂志上(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17.11.061)。a)Ce-Zr氧化物纳米材料的SEM图;b)Ce-Zr氧化物纳米材料的TEM图;c

    2017-11-25 更新
  • 中科院半导体所柔性自驱动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器件逐步向微型化、多功能化、低能耗方向发展。大量具有通讯、健康监控、环境监测等多功能柔性电子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然而,实现为众多柔性电子器件持续、长久地供电,从而形成柔性可穿戴自驱动传感系统是对现有供电技术的巨大挑战。虽然单个器件单元能耗低至微瓦至毫瓦量级,但是其数量庞大并且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维持其正常工作需要的电能总量十分巨大;同时传统的电池也无法满足系统全柔性的需求,极大地限制了柔性可穿戴系统的应用范围。柔性电源是实

    2017-11-10 更新
  • 中科院“环境监测仪器与设备”执行进展检查会议召开

    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项目群“环境监测仪器与设备”各项目执行情况进展检查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检查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胡以华教授、安徽省监测中心站朱余教授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建国研究员(项目群负责人)等技术与应用专家、各项目负责人和研究骨干近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处王玉华副处长主持。会上,各项目负责人分别对“畜禽养殖

    2017-11-06 更新
  • 我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研究再次获得重大进展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10月24日晚,该装置成功实现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也是目前人类能掌握的高光强光源。这是继2016年8月实现5拍瓦国际领先成果之后,我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研究再次取得重大进展。SULF装置计划于2018年底全面建成并对用户开放。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位于浦东张江。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这一成果可用于研制台式化电子

    2017-10-27 更新
  • 届偏振遥感观测进展国际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10月23-26日,国际卫星偏振观测系列研讨会的会议——届偏振观测进展国际研讨会(APOLO2017)在安徽合肥科学岛召开,会议旨在促进国际偏振遥感观测和反演技术的全面交流,进一步推动业内深入合作。国际研讨会会场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印度、阿根廷、乌克兰等14个国家的200多位(含50余位国际学者)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国际学者法国里尔大学Oleg Dubovik教授致欢迎辞,他强调偏振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很高的探测能力和应用潜力,希望本次会议

    2017-10-27 更新
  • 石墨烯基线形串联超级电容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团队吴忠帅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合作在新概念、平面化、自集成的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采用喷涂方法制备出具有高电压输出的石墨烯基线形串联超级电容器,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上。微型化、柔性化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极大刺激了人们对于微型储能器件的需求。传统单个超级电容器存在输出电压较低(水系中<1.0V),多个非平面储能器件串联时加工步骤复杂且需要借助金属连接体,这大大降低了超

    2017-10-26 更新
  • 新型抗癌药获批,成功击败引发癌症的重要基因!

    【新乳腺癌药物击败引发多种癌症的著名Ras基因】阻止Ras癌基因的功能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癌症治疗学的“圣杯”,因为这些基因的突变驱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的生长。

    2017-10-13 更新
  • 微流控芯片,化学和生物医学检测的“下一场革命”

    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微流体在近几年也迅猛的发展。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系统的科学和技术。在其中,微量的液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在系统的控制...

    2017-10-13 更新
  • 哈工大教授在磁控微纳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张广玉、李隆球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约瑟夫王教授合作在磁控微纳机器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该研究团队通过采用仿生原理,发明了一种由振荡磁场驱动的镍-银-金-银-镍多金属复合结构纳米机器人,为提升微纳机器人的驱动效率和运载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该研究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微纳机器人运动控制中,发明了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可实现导航的智能微纳机器人,可应用于复杂生物体系中的诊断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磁场驱

    2017-10-13 更新
  • 癌症“液体活检”技术有望应用于肝癌诊断

    中国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摩尔斯癌症中心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癌症“液体活检”方法,可用于肝癌的早期检测和预后判断。 我们知道,癌

    2017-10-11 更新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7条/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