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目:
  • 我国4000米深海剖面浮标“浮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海洋浮标团队自主研制的大洋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浮星”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在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的实用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随海流漂移,是一种易投弃、小型化、低成本的水下移动观测平台,可在任意海域内实现自适应配平、自动下潜、定深悬停和上浮等功能,根据搭载的传感器类型如CTD(温盐深)、溶解氧、ADCP(海流剖面仪)等,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的海水剖面数据。它可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并经略海洋,是海洋

    2018-08-21 更新
  • 杭电股份与澳高校合作石墨烯电缆项目进展顺利

    中国杭电股份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研发的石墨烯电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双方合作研发的石墨烯电缆样品,正在澳大利亚进行测试。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始建于一九五八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科研、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电线电缆制造企业,是浙江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杭电股份”于2015年2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6年4月,富春江集团旗下的杭电股份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签订合作研发协议,杭电股份分

    2018-08-15 更新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介质储能电容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产业界与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而能源存储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强烈关注。在各种能源存储技术中,介质储能电容器因具有超高的功率密度、极快的充放电速度和较低的制造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电能存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储能密度、效率与热稳定性是衡量与评估介质储能电容器性能优异与否的重要参数。如何开发具有优异综合储能性能且热稳定性良好的介质储能电容器已经成为一个目前亟需攻克的研究难点。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汪宏教授课题组通过畴工程

    2018-08-07 更新
  • 基于多电极结构的石墨烯热电太赫兹探测器研究获进展

    石墨烯太赫兹探测器受限于材料的低开关比和弱饱和特性,难以在太赫兹波段获得较高的器件响应。四端电阻结构器件及其偏压场诱导极性反演光电流增强现象。基于热电子原理的石墨烯器件具有较宽波段的吸收能力,有望突破基于传统混频原理对器件制备工艺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大面积的器件集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卫、陈效双、王林、陈刚及合作者们避开了传统器件的设计思路,采用四端电阻结构实现对不同器件的电极互连(如图所示),研究发现了通过电极之间的互连产生类似

    2018-08-07 更新
  • 湖泊低价磷形态原位监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进展

    磷元素被认为是决定水体生产力及影响藻类异常繁殖的限制营养物质。全面阐释磷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与生态系统响应关系对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绝大多数研究多以正五价磷酸盐为基础,忽略了正三价、正一价、负三价磷等低价磷的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已经证实:低价磷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其主导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和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方面的影响可能比以往的认知更为重要。环境中低价磷原位分析技术流程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频繁发生可导致大面积缺氧,从而显著影响水环境中磷赋存形态及环境行为。然而由于

    2018-08-06 更新
  • 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手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近红外探针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导航卵巢癌实体瘤和转移灶的精准切除,此方法有望在临床上用于腹腔恶性转移肿瘤的精准手术导航。7月24日,相关研究论文以《活体内自组装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用作增强卵巢癌转移灶的手术导航》(“NIR-IINanoprobesin-vivoAssemblytoImproveImage-guidedSurgeryforMetastaticOvarianCancer”)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

    2018-07-26 更新
  • 新型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膜分离材料 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副研究员李连山在具有刚性分子骨架的自组装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Microporousmembranescomprisingconjugatedpolymerswithrigidbackbonesenableultrafastorganic-solventnanofiltration于7月23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Chemistry)杂志(Nat.Chem.2018,DOI:10.1

    2018-07-25 更新
  •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物化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和陕西师范大学杨栋研究员、冯江山博士等在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上。柔性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质量轻、便携带、易于运输、安装简单等优点备受关注。高性能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是低温界面层和高质量钙钛矿吸光层。该团队前期通过开发低温界面层,在柔性钙钛矿电池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5年,利用室温磁控溅射法沉积氧化钛界面层,制备的柔性钙钛矿电池效率达到15.

    2018-07-24 更新
  • 智能所在光谱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智能所黄行九研究员课题组关于光谱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进展的综述文章Electrochemical spectral methods for trace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A review发表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上。图1. 微区液体排空装置辅助原位水下电吸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联用体系的实验装置图。(a)原位光谱电化学设备原理图;微区液体排空装置设备的分解图(b)和剖面图(c)。重金属离子污染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都

    2018-07-24 更新
  • Nature最新进展:DNA折纸术搭档二氧化硅,随心所欲搭积木!

    前言DNA折纸术是最近十多年流行起来的纳米合成的高级玩法。北京时间2018年7月17日凌晨,Nature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ArizonaStateUniversity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的成果,作者受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硅藻启发,成功地实现了具有SiO2层包覆的DNA折纸纳米组装策略(Nature,2018,doi:10.1038/s41586-018-0332-7)。第一作者:XiaoguoLiu,FeiZhang,XinxinJing通讯作者:HaoYan和樊春海

    2018-07-17 更新
  • 我国在腔光力系统中能量相干传递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更玉带领的表面单分子化学物理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讲座教授孙昌璞、研究员李勇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易俗等合作,在微纳腔光力系统中的能量相干传递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在实验上构造了基于动力学局域振动模式的相干光力开关,实现了耦合机械振子中能量传递速率全范围的连续调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图注:基于动力学局域化振动模式的相干光力开关。(a)相干光力开关驱动示意图。(b)相干光力开关的实验

    2018-07-06 更新
  • 北京计量院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项目进展检查会召开

    近日,为了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项目的进展及成果,掌握经费执行情况,迎接即将到来的科技部中期检查,各项目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参加了进展检查会。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作为主承担单位,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课题2: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并负责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质量保证规范的制定。北京市计量院环能所张国城所长作为项目汇报人,参加了该会议。课题2主要研究内容是

    2018-07-04 更新
  • “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项目进展检查会召开

    近日,为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项目的进展及成果,项目相关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参加了“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项目进展检查会。2017年7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温室气体业务室牵头的“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项目开始实施,执行周期为3.5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参与了此项目。

    2018-06-29 更新
  • 我国日珥大幅度振荡的多波段观测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促会会员、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张擎旻等在日珥大幅度振荡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图:伴随太阳爆发活动(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极紫外波(EUV wave)与日冕空腔(cavity)相互作用的示意图,空腔内的日珥经历了垂直方向的振荡。太阳磁场在各种爆发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光学薄以及散射光等众多复杂因素所带来的困难,日冕磁场的直接测量非常困难。利用光球磁场作为边界进行外推是间接计算日冕磁场的途径之一。而另一种途径是在一定的模型下利用冕环或日珥振荡的参数(如周期

    2018-06-27 更新
  • 魏开华:质谱进展评述专题之【质量分析器何去何从】

    质量分析器的进展主要来自国外科研院所,由其合作质谱厂家协同大力开发完成,是目前质谱仪器竞争力的最热点。各种技术名称很多,但技术背后的根本离不开偏转与聚焦之类的离子轨迹控制。“轨道阱(Orbitrap)”无疑是突破性质谱分析器技术,该类质谱仪器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它的原理在数10年前就已经被发明,但真正成为商品化产品,还是近些年才完成的,主要得益于与之相配套的离子传输系统(尤其是C-Trap)、电源稳定性、超高真空系统的研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多次反射、曲线型或螺旋型分析器显著提高了分辨率,但

    2018-06-27 更新
  • 大连化物所全固态柔性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贺艳兵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柔性、优异高温稳定性及高度集成化的全固态平面锂离子微型电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和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近年来,可穿戴、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微机电系统(如微型机器人、微型传感器)正朝着轻薄短小、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社会对于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柔性化、模块化集成等特征的微

    2018-06-15 更新
  • 安光所中高层大气OH自由基层析探测研究取得进展

    目前,地球上中高层大气OH自由基在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臭氧水平以及酸沉降等重大环境问题中的作用机制还不甚明了,亟待加强研究。光谱仪机载安装方位与航飞实测光谱数据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熊伟研究员课题组研究的中高层大气OH自由基甚高光谱探测技术,有望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立体探测技术水平,对把握全球气候变化、提高气象气候观测水平、掌握大气环境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相关研究工作以“中高层大气OH自由基超分辨空间外差光谱仪”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光学学报》2018年

    2018-06-14 更新
  • 大连化物所钙钛矿单晶数字图像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研究员与陕西师范大学杨周副教授、刘渝城博士等在钙钛矿单晶数字图像传感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作为太阳能电池应用的超级材料,钙钛矿CH3NH3PbX3(MAPbX3,X=Cl,Br,I)也在光电子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多晶薄膜相比,钙钛矿单晶具有更好的光电性能。该团队通过微调晶体成核和生长过程,开发了一种低温梯度结晶方法(LTGC)来生长高质量的钙钛矿CH

    2018-06-11 更新
  • 岛津公司解说青贮饲料中食源性病菌种类及抑制其生长的管理措施(青贮研究进展-8)

    【导读】青贮饲料是奶牛日粮中的主要成分,是营养物质、能量和可消化纤维的重要来源。但是品质较差或受到污染的青贮饲料会成为致病菌的来源,这些致病菌会降低奶牛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并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摘要:青贮饲料是奶牛日粮中的主要成分,是营养物质、能量和可消化纤维的重要来源。但是品质较差或受到污染的青贮饲料会成为致病菌的来源,这些致病菌会降低奶牛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并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青贮中常见的致病菌有肠杆菌、李斯特菌、梭菌和沙门氏菌。这些细菌致病的症状不同,梭菌属会引起奶牛轻度腹泻并减少采食量,李斯特菌则可

    2018-06-10 更新
  • 暨南大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罗云瀚课题组提出了使用二硫化钨纳米薄膜覆盖层进行增强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折射率传感测量的实验设置二硫化钨(WS2)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层状过渡金属二卤代酸(TMDC)材料,在高灵敏传感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这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具有WS2纳米薄膜覆盖层改进的金属膜的灵敏度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SPR灵敏度与WS2覆盖层的厚度有关,其可以通过涂覆不同浓度的WS2乙醇悬浮液或重复后涂覆的次数来调整。由于其大的表面面积、高的折射率和独特的光电性能,涂覆在金

    2018-06-06 更新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7条/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