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研究院等在太赫兹应力调制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盛志高课题组与上海大学博士金钻明博士、合肥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付海合作,实现了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应力调制器。太赫兹应力调制器示意图太赫兹(Terahertz,THz)一般是指频率介于1011~1013频段的亚毫米电磁波。由于优越的波谱性能,太赫兹相关技术在通讯、安检、传感、国家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被称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作为太赫兹应用核心部件的太赫兹调制器,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实现、
2018-03-13 更新 -
我国在共振散射和荧光分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罗红群和李念兵教授课题组在共振散射和荧光分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ize-dependent modulation of fluorescence and light scattering: a new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of ratiometric sensing”为题发表在英国化学学会下化学材料领域知名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该期刊影响因子10.706。西南大学为该成果的完成单位
2018-03-06 更新 -
地下流体保真取样技术及装备研发取得进展
在能源与废弃物的地下储存以及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治理等领域,三维高精度地下流体的连续取样与监测一直是充满挑战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克服了泥沙和冬季结冰等引起的取样段淤堵、取样代表性和监测井耐久性等一系列技术难点与科学问题,成功研制出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地下流体保真取样装备。目前,国内外对地下流体取样监测设备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多层井上。长久以来,我国在多层井地下流体取样系统方面,一直以采购国外产品为主,自主研发薄弱,亟须攻关突破西方的技术和材料垄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
2018-03-01 更新 -
清华大学仿生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月29日,清华大学微电子系任天令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仿生针刺随机分布结构的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石墨烯压力传感器》(Epidermis Microstructure Inspired Graphene Pressure Sensor with Random Distributed Spinosum for High Sensitivity and Large Linearity)的研究成果,由人体皮肤感知微结构出发提出相似的仿生结构,通过微结
2018-02-28 更新 -
安徽合肥研究院等离子增强宽波段光电探测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安徽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室研究员费广涛课题组,在等离子增强宽波段光电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金纳米棒阵列修饰的硫化铅薄膜的扫描示意图作为传统的红外材料,硫化铅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领域。近年来,由于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局域效应,纳米型硫化铅材料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可见光探测器,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对薄膜硫化铅探测器而言,目前其光电响应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提高薄膜硫化铅探测器
2018-02-08 更新 -
中科院印刷三维复杂微纳结构及功能器件研究获进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生产工艺均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三维微纳米结构的组装研究备受关注。其中,三维结构对立体电路及光电器件的制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组装方法很难实现自支撑的三维悬空结构,且所适用的材料十分有限。因此,研究简便普适的三维微纳结构制备方法对新型光电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微纳立体电路及多色显示器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宋延林课题组利用绿色纳米印刷技术,在纳米材料的精细图案化组装、印刷柔性传感器、光学器件、透明导电膜和优微纳串线应用方面开展了
2018-02-07 更新 -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电动修复示范研究取得进展
为推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发,发展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仓龙、研究员周东美,基于多年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研发基础,在江苏常熟某电镀场地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工程示范。电动修复现场电动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在污染土壤两侧施加直流电场,土壤中的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迁移和电渗流等方式迁移出,从而达到清洁土壤的目的。通过前期污染场地调查,明确了该场地的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为铜,平均含量884mg/kg),通过实验室小试筛选了合适的增强试剂,在污
2018-01-23 更新 -
液体活检技术突破 市场规模将井喷 相关企业全扫描
液体活检作为基因检测产业最值得期待的领域,作为有望取代病理诊断,实现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短短几天,液体活检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层出不穷,技术的突破使液体活检...
2018-01-20 更新 -
宽调谐、窄谱宽中红外光参量研究再获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江海河研究员课题组在宽调谐、窄谱宽中红外光参量研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 (Optics express 25.25 (2017): 31810-31815)上。3-5μm中红外激光在大气环境监测、目标特征探测以及高分辨率光谱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窄线宽可调谐激光是满足这类应用的理想光源。光参量振荡技术(OPO)是实现宽调谐中红外相干激光输出的有效技术。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自由振荡OPO输
2018-01-15 更新 -
中科院柔性人工视觉感知和存储系统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半导体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国震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与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陈娣教授合作,在柔性人工视觉感知和存储系统领域中取得新进展。人体的视觉系统不仅能够用来感知外界的光线信息,还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存储在大脑的神经系统中。近年来,科研工作者通过图像传感器阵列的研究已经在模拟人体的视觉感知功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尽管当前的图像传感器实现了对于一些简单图形的识别能力,但是当外界光线消失时,感知到的图形信息也随即消失,无法实现对感知信息的存储功能。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实现对于人
2018-01-15 更新 -
沈阳自动化所在类生命机器人领域取得新进展
Biophysical Journal以亮点论文的形式发表了沈阳自动化所在类生命机器人领域取得的新成果。近日,国际学术杂志Biophysical Journal(中科院二区Top类期刊)以亮点论文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类生命机器人领域取得的新成果(Dynamic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Contractile Behavio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Cardiomyocyte, Biophysical J
2018-01-12 更新 -
中国科大在氦原子光谱精密测量方面连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中心激光精密测量与痕量探测研究组(atta.ustc.edu.cn)将氦-4原子2S-2P跃迁能级中心频率测定到了1.4kHz的精度,相对精度 5.1×10−12,该结果于12月28日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19: 263002 (2017)。论文作者为博士研究生郑昕,通讯作者为特任副研究员孙羽博士和胡水明教授。这是该课题组继氦-4原子23PJ能级精细结构分裂测量[Phys. Rev. Lett.
2018-01-11 更新 -
上海微系统所在热电材料电子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超导电子学创新中心、上海微系统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大伟研究员团队和浙江大学物理系郑毅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利用超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极低温量子输运测量两种互补技术实现了对目前保持着热电优值高纪录的热电材料SnSe的精细电子结构表征,并成功利用“缺陷工程”实现了对该材料电子结构和热电性能的有效调控,为进一步利用能带工程合成和改进能热电材料提供了必要依据。相关论文“Defects controlled hole doping and multivalley
2018-01-10 更新 -
光电所在旋转双棱镜光束控制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旋转双棱镜(Risley棱镜)可实现光束的大角度、偏转控制,具有结构紧凑、响应快、环境适应性好的特点,其难点在于同时达到高精度和大的动态范围。国际上很多研究机构对其进行研究。NASA在下一代卫星激光测距系统(Next Generation Satellite Laser Ranging,NGSLR)中,利用旋转双棱镜作为超前瞄准装置,实现了高精度的超前瞄准角,在几十角秒的偏转范围内实现1.5″的指向精度;鲍尔航天技术公司在无人机等小型航空器上的红外侦查与瞄准设备中采用旋转双棱镜,实现了偏转
2017-12-26 更新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研究获新进展
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仁敏研究员与其合作者通过理论分析和系统实验证明了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可以比传统激光器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并具有更低的阈值和功耗;并揭示了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与传统激光器相比存在本质区别,其辐射场可以全部为金属中自由电子振荡形成的表面等离激元形式。相关工作分别被《自然·通讯》和《科学·进展》杂志以标题“Unusual scaling laws for plasmonic nanolasers beyond the diffraction limi
2017-12-25 更新 -
大气气溶胶类型识别关键技术中期进展交流会召开
2017年12月16日,由浙江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的大气气溶胶类型识别关键技术”中期进展交流会议在玉泉校区成功举办。浙江大学光电学院相关领导、项目论证专家、项目及各课题负责人、科研骨干等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图为交流会现场。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戴道锌教授,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并主持了进展交流会议。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大学毛节泰教授、中科院遥感所苏林研究员、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魏合理研究员和浙
2017-12-25 更新 -
浙江计量院主持起草的两项检定规程取得阶段进展
近日,《气体容积式流量计》国家检定规程和《气体容积式流量计》型式评价大纲起草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图为会议现场。会议对两项技术法规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浙江省计量院作为两项技术法规的主要起草单位主持了本次会议。《气体容积式流量计》国家检定规程依照 JJF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编写要求,结合我国气体容积式流量计制造水平及应用现状,对 JJG 633-2005《气体容积式流量计》检定规程进行修订。该规程适用于气体容积式流量计(包括气体腰
2017-12-23 更新 -
中科院微电子所阻变存储器集成应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刘明团队在1Mb 28nm嵌入式阻变存储器测试芯片以及8层堆叠的高密度三维阻变存储器阵列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以RRAM和MRAM为代表的新型存储器被认为是28nm及后续工艺节点中嵌入式存储的主要解决方案。刘明团队在RRAM方向具有长达10年的研究积累,于2015年开始联合中芯国际、国网智芯等单位,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推进RRAM的实用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中芯国际28nm平台上完成了工艺流程的开发与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规模为1Mb的测试芯片。(a)28nm RR
2017-12-22 更新 -
仪综所《OPC统一架构》系列标准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2017年12月8日,由仪综所牵头制定的《OPC统一架构》系列标准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入选“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标准类成果。图片来自仪综所“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以智能化产品、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智能化车间/工厂、智能制造基础、标准、新模式等作为维度,根据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实践案例,并依托13家成员学会及其专家研究、推荐和遴选得出。随着智能制造快速发展,需要获取大量工业生产相关信息
2017-12-18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