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岩土所基于光纤传感监测超临界二氧化碳运移前缘研究获进展
全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人们所关切的重要环境问题。为减轻大气含碳量及控制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技术逐渐被认可为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来应对上述气候问题。地下深部咸水层作为主要的封存载体因具有分布广泛、储存量大等特点被视为CO2长期封存的优场地。然而,由于储层应力场改变以及存在的天然裂缝、断层等地质结构、构造,CO2封存过程可能存在泄漏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CO2运移过程包括运移路径和前缘进行实时监测。图1 表面粘贴两根FBG传感器(a)CH1和(b)CH3监测不同温度压
2019-01-08 更新 -
宁波材料所在先进气体传感材料与传感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被称为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传感器技术的优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是否处在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标志,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核心基础技术。传感器产业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所瞩目。先进气体传感材料及传感器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杨明辉研究员带领的固体功能材料团队在先进气体传感材料的研发与先进气体传感器设计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组成的设计,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气体传感
2019-01-08 更新 -
技术生物所在重金属离子检测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重金属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期,技术生物所科研人员熊世权等通过分级结构γ-AlOOH/Fe(OH)3和离子液体构建复合物电极材料,实现对Hg(II)和Cu(II)离子的分析。该工作对环境中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分析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Electrochimica Acta 287(2018)87-95上。在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中,大多数研究是对一种或几种离子进行检测。在本研究中,课题组使用的分级材料构建电极,
2019-01-07 更新 -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压力传感器领域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压力传感器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ouchpoint-tailored ultra-sensitive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s with a broad dynamic response range and low detection limit 为题发表于材料领域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美国化学学会《应用界面材料》)。论文作者是深圳先进院副
2019-01-04 更新 -
我国在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及农田HONO排放通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2019,196:10-19)。HONO作为OH自由基的前体物,在大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对臭氧和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促进作用而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HONO对于OH自由基的贡献不单单表现在清晨,甚至全天都有重要意义,对OH自由基初始来源的贡献在50%(夏季)至80%(冬季)。考虑HONO已知源汇,通过模式
2018-12-28 更新 -
安光所大气NO3和N2O5同步高灵敏探测取得进展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大气NO3和N2O5同步高灵敏探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Optics Express(光学二区)上。NO3自由基是夜间大气重要的氧化剂,可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反应生成有机硝酸脂;且N2O5与NO3自由基之间存在热平衡关系,夜间N2O5的水解反应作为NO3的间接损耗途径,可生成硝酸盐和ClNO2。二次污染物有机硝酸脂和硝酸盐都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NO3自由基和N2O5在大气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准确测量它的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对研究夜间
2018-12-27 更新 -
我国在气溶胶光谱特性探测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安光所张为俊研究员课题组在气溶胶光谱特性探测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hree-wavelength cavity-enhanced albedometer for measuring wavelength-dependent optical properties and single-scattering albedo of aerosols为题发表于美国光学学会(OSA)出版的Optics Express上。气溶胶的光谱特性与其化学组分、尺寸和混合状态等密切相关,反映着气溶胶的
2018-12-26 更新 -
等离子体所在低频谐波检测及抑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在国际能源高水平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发表题为“A new hybrid filter based on differential current control method for low-order harmonic suppression in Tokamak power system”的研究性论文(DOI:10.1002/er.3829),系统阐述了低频谐波检测及抑制
2018-12-26 更新 -
安光所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及应用研究获重要进展
大气中的自由基浓度低、寿命短且化学活性强,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大气氧化过程中经常起着呈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开展自由基关键化学反应研究,对于揭示大气氧化性和污染成因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全面检测自由基反应物种(反应物、瞬态中间体和反应产物等),并区分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同分异构体,一直是该研究领域内的热点及难点问题。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微波放电流动管装置研究大气自由基反应(a)苯、甲苯和二甲苯的高分辨质谱图(M/ΔM = 2100);(b)甲基自由基的光电离质谱图(LOD = 3 p
2018-12-22 更新 -
光电所太阳望远镜仪器偏振标定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光电所饶长辉研究员团队对地基大口径太阳望远镜仪器偏振及其标定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太阳爆发性活动将给地球及行星际空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包括通讯中断、信息安全事故、高纬度电力系统崩溃以及空间探测器受损等。太阳的各种活动大多与太阳磁场有关,对太阳磁场的测量有助于研究日冕加热、耀斑触发、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的物理机制,从而实现对灾难性的空间天气进行预警。为了实现准确的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天气预报,需要获得太阳活动区的大视场高分辨力的观测数据。由于太阳大气本征偏振与设备自身的仪器偏振是相互交叠的,若不
2018-12-20 更新 -
科学家警告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目标进展缓慢
来自美国和巴西的科学家警告说,目前全球在实现联合国(UN)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进展并不足以避免生物多样性危机。由加利福尼亚科学院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评估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目前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情况,这些目标专门用于保护世界的海洋。在昨天发表在“生态学和保护观点”的一篇文章中,他们认为大多数签约国家没有按计划实现目标,有些目标的结构是为了给人一种虚假的保护意识,而这些目标必须重组为纳入适当的保护激励措施,为未来灌输有效的希望。“我们要提请注意这样一个事
2018-12-15 更新 -
石墨烯p-n异质结构建及其光电探测研究获进展
传统半导体p-n异质结是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的核心结构,是现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同样,构建石墨烯p-n异质结也是未来发展基于石墨烯的集成电路和光电探测技术的关键。由于石墨烯材料单原子层厚度的限制,难以通过传统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离子注入技术,实现石墨烯材料的可控掺杂。另外,原位生长掺杂、化学修饰掺杂等技术又难以实现p-n异质结所需的选区掺杂。因此,实现石墨烯可控性掺杂(掺杂种类、浓度和区域),进而构建高质量石墨烯p-n异质结阵列存在挑战。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硅基
2018-12-12 更新 -
光纤传能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检测研究获新进展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是一种用于材料成分分析的光谱测定技术,具有快速、原位、实时和简单样品制备等优点。然而,传统透镜式传输LIBS具有体积大、无法柔性传导激光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光纤来传输LIBS中所需的高能脉冲激光,即光纤传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FO-LIBS)技术。FO-LIBS设备集成度高,能适应复杂的检测环境或者远程检测。然而,由于光纤传导激光能量阈值相对较低,其激发的光谱存在强度弱和自吸收效应问题,导致FO-LIBS的检测精度不高。实验装置图(a)和自定义等离
2018-12-12 更新 -
安光所大气黑碳气溶胶光化学老化光吸收增强研究获进展
近日,安光所张为俊研究员课题组在大气黑碳气溶胶光化学老化的光吸收增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influence of photochemical aging on light absorption of atmospheric black carbon and aerosol single-scattering albedo为题发表于欧洲地球科学协会(EGU)出版的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一区)上。不同Ox浓度下,Eabs和w的相关关系
2018-12-11 更新 -
规模化制备高度集成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以及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任文才团队合作,采用丝网印刷方法规模化制备出高度集成化、柔性化、高电压输出的石墨烯基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规模化制备高度集成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微型化、柔性化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与之匹配的微型储能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单个微型储能器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有限,难以满足需要高电压、大电流
2018-12-11 更新 -
发动机叶片中子照相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核能安全所研究团队基于强流氘氚中子源科学装置HINEG,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展了型号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残芯中子照相实验研究,成功检出了叶片内部的微量残芯,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制造检测工艺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子照相是利用发散角很小的均匀的准直中子束垂直穿透需要检验的物体来进行检测的方法。由于中子不带电荷,因此在穿透物体时,与原子的核外电子不发生电子库仑力的作用,从而可轻易地穿过电子层,直接击中原子核而发生核反应,如吸收反应、裂变反应或散射反应等。若用图像探测器加以记录和显示成像,就可得到表征
2018-12-10 更新 -
安光所海洋生物要素测量关键技术方法研究获重要进展
2018年,安光所赵南京研究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海洋生物化学常规要素在线监测仪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在“海洋生物要素测量关键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水下原位测量仪样机在海水叶绿素在线测量方面,研究了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方法的海洋浮游植物识别测定与叶绿素分类测量方法,解决了海水叶绿素微弱荧光信号检测等核心技术,在国际上设计了基于离散三维荧光光谱方法的水下原位测量仪器,相比于现有测量手段,精度更
2018-12-06 更新 -
固体所在硒胶体相变的原位动态光谱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固体所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实验室的梁长浩研究员课题组基于自主搭建的“液相亚稳纳米颗粒原位动态光谱分析平台”,在不同溶剂中硒(Se)纳米材料生长与相变的液相原位动态光谱监测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Appl.Surf.Sci.466,1000-1006(2019))杂志上。Se的制备、相转变与原位光谱监测示意图实现对亚稳纳米颗粒本征生长过程的动态监测与分析是理解纳米晶形成机制的关键,这对于进行原子、分子水平
2018-11-30 更新 -
“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项目取得进展
为了更加直观地探究纳米世界,大量研究者致力于发展高时间-空间分辨能力的微纳探测技术,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龚旗煌院士负责的“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近日,该重大仪器项目在基于超快光电子显微镜技术实现表面等离激元的多维度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18年11月1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Manipulation of the dephasing time by strong coupling betw
2018-11-28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