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低风险的无菌检测
无菌药品的生产是要求最严格、风险最大的制药生产——新版GMP对无菌生产的要求变化最大,标准起点高,从而对药品生产控制和产量质量有更好的保证。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无菌控制水平提升的挑战,无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无菌检验原理是基于“薄膜过滤”的方法,它可以把微生物从各种样品中富集,同时经过冲洗去除、中和抑制物质,灌入TSB、FTM培养基,经过14天的培养,观察样本在不同培养基内浊度:无浑浊意味着通过无菌检查!
不过,即便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也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并不代表整批产品全部无菌。因为无菌检查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微生物的污染不均匀分布,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实验用品的局限性等。
按照最新的微生物检测理念,为了让无菌检查能够最大限度的反应整批产品的质量情况,避免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您需要关注实验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操作风险,取样数量风险,A级环境维持和监测风险,SOP方法验证,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仪器设备的自身风险,实验用耗材的风险控制,结果判定的风险等。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假阳性或者假阴性?
怎样证明实验操作区域无菌?A级区浮游菌如何监测风险最低?
选择无菌滤筒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如何验收?怎样保证滤筒使用前后的滤膜完整性?
无菌检测设备的使用风险?
阳性对照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风险最低?
下面就让我们一一击破这些困惑!
导致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影响因素:
1、假阳性
实验结果呈阳性,但污染并不是来源于产品本身,而是来源于检验环境污染未检出、人员操作、实验用品、滤筒污染、培养基污染等方面。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调查。
2、假阴性
实验结果呈阴性,但产品本身存在微生物污染,这种风险可能会导致产品召回、医疗赔偿、品牌贬值等严重后果。
假阴性的来源主要因素有:
● 培养基不合格
● 方法有效性问题,未完全去除抑制
● 无菌检测设备的物理杀伤,如设备剪切力,发热影响
● 无菌检测设备的物理杀伤,如设备剪切力,发热影响
● VHP灭菌后,无菌滤筒中有消毒剂残留
● 无菌滤筒本身含有少量化学抑制剂
● 无菌滤筒的换气滤器破损或者产生大量气泡
无菌检测环境监控:
按照最新的法规要求,无菌检测需要在具有洁净室等级A级的隔离室中进行或者B+A级洁净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对包括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及物理参数进行监测以保证环境的合格, 其中浮游菌的监测要求为A级 <1 cfu/m3,B级 <10 cfu/m3。
在GMP指南内介绍了过滤法、撞击法(多孔筛网、狭缝式)等可用于浮游菌监测。而撞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设备的采样头因为是孔式结构,不可能做到100%的物理截留,浮游菌的真实值往往需要通过对检测值进行数据校正,这会每次结果带来20-30%的假阴性风险。
另外采样头需要消毒,消毒的效果和消毒剂残留很难评估,也可能会带来假阳性、假阴性的风险。
因为采样时使用配置好的平板培养基,在A级区使用时需要多层无菌包装,长时间采样培养基会丢失水分,如需连续采样,需要不停地在A级区更换培养基,这个操作本身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无菌检验原理是基于“薄膜过滤”的方法,它可以把微生物从各种样品中富集,同时经过冲洗去除、中和抑制物质,灌入TSB、FTM培养基,经过14天的培养,观察样本在不同培养基内浊度:无浑浊意味着通过无菌检查!
不过,即便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也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并不代表整批产品全部无菌。因为无菌检查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微生物的污染不均匀分布,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实验用品的局限性等。
按照最新的微生物检测理念,为了让无菌检查能够最大限度的反应整批产品的质量情况,避免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您需要关注实验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操作风险,取样数量风险,A级环境维持和监测风险,SOP方法验证,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仪器设备的自身风险,实验用耗材的风险控制,结果判定的风险等。
细节决定成败,在完善细节的同时,您是否曾经也有以下问题?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假阳性或者假阴性?
怎样证明实验操作区域无菌?A级区浮游菌如何监测风险最低?
选择无菌滤筒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如何验收?怎样保证滤筒使用前后的滤膜完整性?
无菌检测设备的使用风险?
阳性对照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风险最低?
下面就让我们一一击破这些困惑!
导致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影响因素:
1、假阳性
实验结果呈阳性,但污染并不是来源于产品本身,而是来源于检验环境污染未检出、人员操作、实验用品、滤筒污染、培养基污染等方面。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调查。
2、假阴性
实验结果呈阴性,但产品本身存在微生物污染,这种风险可能会导致产品召回、医疗赔偿、品牌贬值等严重后果。
假阴性的来源主要因素有:
● 培养基不合格
● 方法有效性问题,未完全去除抑制
● 无菌检测设备的物理杀伤,如设备剪切力,发热影响
● 无菌检测设备的物理杀伤,如设备剪切力,发热影响
● VHP灭菌后,无菌滤筒中有消毒剂残留
● 无菌滤筒本身含有少量化学抑制剂
● 无菌滤筒的换气滤器破损或者产生大量气泡
无菌检测环境监控:
按照最新的法规要求,无菌检测需要在具有洁净室等级A级的隔离室中进行或者B+A级洁净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对包括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及物理参数进行监测以保证环境的合格, 其中浮游菌的监测要求为A级 <1 cfu/m3,B级 <10 cfu/m3。
在GMP指南内介绍了过滤法、撞击法(多孔筛网、狭缝式)等可用于浮游菌监测。而撞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设备的采样头因为是孔式结构,不可能做到100%的物理截留,浮游菌的真实值往往需要通过对检测值进行数据校正,这会每次结果带来20-30%的假阴性风险。
另外采样头需要消毒,消毒的效果和消毒剂残留很难评估,也可能会带来假阳性、假阴性的风险。
因为采样时使用配置好的平板培养基,在A级区使用时需要多层无菌包装,长时间采样培养基会丢失水分,如需连续采样,需要不停地在A级区更换培养基,这个操作本身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无菌检测风险控制与解决方案.pdf
相关推荐:
- 详解培养基配制的步骤 276
- 基因测序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如何?基因测序有哪些 259
- 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255
- 基因突变位点出现在非编码区怎么办? 224
- 石蜡切片法做植物玻片标本的组织包埋实验时总是 215
请登录后回复
最新创建圈子
-
原料药研发及国内外注册申报
2019-01-25 10:41圈主:caolianhui 帖子:33 -
制药工程交流
2019-01-25 10:40圈主:polysciences 帖子:30 -
健康管理
2019-01-25 10:40圈主:neuromics 帖子:20 -
发酵技术
2019-01-25 10:39圈主:fitzgerald 帖子:17 -
医学肿瘤学临床试验
2019-01-25 10:39圈主:bma 帖子: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