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仪器专项申报中对第三方测试与可靠性工作常见问题建议与解读
作者:高军总经理 来源:科鉴可靠性微信公众号
简介
为帮助项目申报单位在立项预申报和正式申报中更合理地处理仪器专项指南中工程化、就绪度、第三方测试与可靠性要求,本文面向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两个重要里程碑,阐述了可靠性工作总体规划、第三方测试工作内容、测试经费预算的建议。
第一部分:常见问题解释及建议
问题1:中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科鉴可靠性理解的中期(仅供参考):
⑴ 关键技术攻关突破;
⑵ 核心部件完成研发、通过功能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得到验证;
⑶ 仪器整机初步集成,通过功能性能测试。
为什么说中期要达到这个目标呢?这是由仪器开发周期决定的,一般仪器专项项目周期不超过5年,要实现任务书中规定的指标,必须认真做好进度计划安排,可以说如果到了中期关键技术都还没有突破、核心部件还不成熟、仪器整机还没出来,那么项目周期内就十分难以完成任务了。因为中期后还有仪器整机工程化、应用开发、用户试用,还有产业化和销售任务,那几乎不可能完成后续工作了。
问题2:中期检查前应完成那些测试?
科鉴可靠性理解(仅供参考):
⑴ 核心部件完成功能性能测试(满足中期指标要求);
⑵ 核心部件开展了环境适应性试验;
⑶ 仪器整机通过功能性能测试(满足中期指标要求)。
通常地,中期我们可以输出的成果材料有:
⑴ 核心部件功能性能测试大纲(每个核心部件1份);
⑵ 仪器整机功能性能测试大纲;
⑶ 核心部件功能性能测试报告(每个核心部件1份);
⑷ 仪器整机功能性能测试报告。
中期有了这些成果文件,检查时摆出关键技术突破的证据,摆出核心部件实物样机的照片、提供核心部件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第三方测试报告以及整机功能性能第三方测试报告,我想还是可以让专家们信服的。
退一步来说,如果确实出现了中期某个对象指标还达不到要求,我们的建议是在中期检查前,仍然完成部分功能性能测试,有对应的功能性能测试报告,没有达到的个别指标作为遗留问题处理。
当然,如果中期核心部件还摆不出实物照片来,心里当然得做好挨批的准备啰。
【请注意千万不要写中期时完成可靠性指标测试,是没法完成的,除非你给的中期MTBF指标很低,始终记住可靠性指标验证需要1.2倍MTBF指标要求时间,指标高了中期完不成甚至项目周期内也完不成,除非有大量样机或能采取加速测试,所谓能采取是指样机受得了加大应力而且具有明显的加速效应。】
问题3:结题验收前应完成那些测试?
科鉴可靠性理解(仅供参考):
⑴ 核心部件完成功能性能测试(满足解题验收指标要求);
⑵ 仪器整机通过功能性能测试(满足解题验收指标要求);
⑶ 仪器整机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验证报告;
⑷ 您自己提的一些其他测试指标(可能涉及安全、电磁兼容、维修性MTTR、软件功能性能等)。
通常地,中期我们可以输出的成果材料有:
⑴ 核心部件功能性能测试大纲(每个核心部件1份);
⑵ 仪器整机功能性能测试大纲;
⑶ 核心部件功能性能测试报告(每个核心部件1份);
⑷ 仪器整机功能性能测试报告。
⑸ 仪器整机可靠性指标考核大纲;
⑹ 仪器整机可靠性指标考核报告。
如果核心部件和仪器整机的功能性能中期直接达到了提出的结题验收的技术指标,而且样机技术状态无差异,可以沿用中期检查前功能性能测试报告;当然,实际上,按照产品研发管理流程,结题验收前核心部件和仪器整机的技术状态应有改进,严格来说,每次的改进都应有功能性能测试,所以最好还是结题验收前针对最新技术状态的核心部件和仪器整机进行功能性能测试。
图1 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第三方测试总部部署建议
问题4:可靠性指标一定要提得合理现实。
在我们接触的一些项目中发现一些项目可靠性指标提的不合理,主要是对可靠性指标考核验证认识不清楚,到了最后要交差的时候才意识到没法做了。所谓不合理不现实最常见的是可靠性指标提得过高,如某仪器提出可靠性指标MTBF≥3万小时甚至还有提10万小时的。
怎么样算合理?我们要根据仪器的使用场景去考虑,如某个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一天工作24小时、一年365小时工作,则一年的工作时间为8760小时,如果提出可靠性指标MTBF≥2000小时,则意味着大概1年出4次故障;如果剔除可靠性指标MTBF≥8000小时,则意味着大概1年出1次故障;如果提出可靠性指标MTBF≥40000小时,则意味着大概5年出1次故障。又如某个分析仪器在实验室工作,一天工作8小时、一年大概工作300天,则一年的工作时间为2400小时,如果提出可靠性指标MTBF≥2400小时,则意味着大概1年出1次故障。我们可以掂量一下我们最终研发成果物可能达到的水平,给出一个合理的指标要求。当然,有的行业有标准对对应产品提出了可靠性指标要求,可以依据行业标准来取,但我们也见过一些行业标准也提得不合理的,如我们见过某个标准提出产品MTBF≥72小时要求的。
什么算现实?所谓现实主要是要考虑,可靠性指标能否在项目周期内完成考核。总而言之,我们再三强调,无论你以何种方式进行可靠性验证,可靠性验证是有固定的数理统计公式的,您的总的有效验证时间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指标(MTBF最低可接受值)的1.2倍以上,才可以给出满足指标的结论。这个总的有效验证时间,我们可以拿多台样机来累积,也可以考虑采用加速试验来等效,但最终您必须达到1.2倍可靠性指标时间。所以,如果您提的可靠性指标很高您就得担心点或者心理有多样样机的准备了。项目周期内完不成考核就是不现实的指标,如有些行业标准对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因此对产品可靠性指标提出的要求特别高,有的提出MTBF≥30000小时,您得累积36000小时才能回答这个指标,即便每台样机一年365天昼夜不停运行,您拿1台仪器需要49个月才能完成验证!您如果能拿4台仪器还需要12个多月才能完成验证!您如果能拿10台仪器也需要差不多5个月才能完成验证!即便您的产品做得结实,可以采用提高盈利的加速试验,假定可以得到5倍加速系数,您如果能拿4台仪器做加速试验也还需要2个半月才能完成验证!
问题5:关于什么是第三方测试?
根据12.5仪器专项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工作方案,第三方测试有两种:
⑴ 第三方专家组织测试,所谓专家是指非项目组内单位;
⑵ 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具备国家CNAS等国家认可资质。
13.5的仪器专项,责任专家组可能更多强调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
然而,由于仪器项目都是新产品,缺乏检测依据标准,因此,这些检测项目通常也不在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可范围内。对于检测机构也没有资质认可范围的项目,我们推荐的做法是:第三方机构——组织编写大纲+组织专家评审+组织专家测试+出具检测报告的模式。承担单位组织专家测试并自行出具报告,往往对于检测的要求和报告细节不了解,导致出具的报告通常遭受质疑。
在出具测试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 若项目组自行测试,相关文件可作为研制过程材料,但往往不能作为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环节证据。
⑵ 若组成专家组进行测试,请注意避免测试形式化、测试方法要科学严谨、测试报告要规范,其实没有依据标准的测试报告通过评审质疑和把关其中的测试方法,能够替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起到很好的预先把关作用。
⑶ 特别要注意测试报告真实性。比如可靠性指标验证,根据统计方案即便是0故障接收的方案试验时间都至少是指标的1.2倍以上,在此期间,应该有详细的时间记录和大量的测试数据记录。
问题6:关于专家关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如何应对?
在仪器专项指南中,主要涉及可靠性指标和第三方测试。然而大多数专家都清楚,仪器可靠性首先是设计出来,希望项目解释在仪器研发过程中做哪些可靠性设计?
科鉴可靠性认为:总体来说,当前仪器行业可靠性意识和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但可靠性工作因其专业性基础仍然薄弱,我们建议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可靠性设计分析工作:
⑴ 制定仪器研发全过程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与验证方案;
⑵ 完成仪器整机的可靠性指标论证与分配;
⑶ 选取关键电子部件完成可靠性预计分析;
⑷ 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并核查;
⑸ 针对物料进行可靠性管控和故障进行归零管理;
⑹ 开展热设计、测试分析与改进;
⑺ 开展核心部件故障模式影响危害分析(FMECA);
⑻ ……
前面4项相对来说比较好开展,有条件也可以往后面做,这个看大家单位的工作基础状况和项目相关人的意愿。
问题7:关于第三方测试费用的预算?
通常地,不少单位对于第三方测试预算了解甚少,特别是对于可靠性考核验证的预算往往考虑不足。
通过前面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完成哪些测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项目最终与测试有关的成果文件(包括大纲和报告,有的也包括大纲评审)如果仔细数数还是蛮多的。
通常地,第三方测试预算可以按照对象和项目来预算,列出要测试的对象,对每个对象要测试的项目逐一报价,通常包括功能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指标考核,也可能还包括安全测试、电磁兼容试验、软件评测。
一个对象的功能性能测试,标准化的大家都清楚,关键是非标的,可能需要花到1-2万元1个对象。
环境适应性试验报价通常看对象的体积决定需要使用的环境试验设备大小,同时看有多少个项目(通常包括高温贮存和工作、低温贮存和工作、湿热试验、振动试验等)进行测试和每个项目测试的时长,按照该对象、该项目、进行多少小时试验、每个小时多少费用进行预算,一个小中型仪器的典型的环境试验通常可能花费2-3万元,一个大型的典型的环境试验通常可能花费4-5万元,当然这里面可以包含大纲编写和完整数据报告提供产生的增值服务费用。
可靠性指标验证报价通常看MTBF指标要求和验证方式,因为可靠性指标验证时间至少是1.2倍以上MTBF指标要求,比如MTBF≥1000h,则验证试验时间至少得1200h以上。这期间可能每天要测试1-2次,通常地,可靠性测试要每天记录时间,一个试验下来应产生几十上百次测试数据记录,可靠性试验及跟进周期长。如果采用现场验证(有的仪器体积大只能产生现场验证,无法进入实验室),通常可考虑预算在10-15万费用之间,当然验证指标多集合费用往往会降低。如果采取实验室可靠性试验方式,就看提供的仪器样机尺寸和数量决定了需要采用的可靠性试验设备(的单价),可以按照单价多少元/小时进行可靠性试验费用的预算,根据仪器样机体积大小通常可能在50-300元/小时(实验室用仪器往往用高低温湿热箱进行可靠性测试,车载移动设备往往要用温湿度-振动综合盈利箱进行可靠性测试,可以根据检测机构的市场价格进行预算)。
一个对象的典型安全测试通常在2-3万元之间,一个对象的典型电磁兼容测试通常也在2-3元之间,当然,体积大到一定程度,费用通常可能增加。
特别说明:
实际上有标准可依的送样测试,很多检测机构都可以做,通常有标准报价且较为便宜,但大多只负责接收样机进行测试和出具报告,没有其他服务,相对科研需求支撑力度不够。另外,大多数检测机构往往不乐意接受无标准依据的测试任务。
我们更推荐把仪器专项的第三方测试和可靠性工作做成一站式、全过程保障服务模式。为牵头单位提供第三方测试与可靠性总体解决方案,指导牵头单位分解相关测试任务到合适机构(包括我们承担擅长的可靠性工作),协助牵头单位进行整个第三方测试与可靠性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可以大幅降低项目负责人的统筹负担和降低对项目组在这一块的专业知识需求。同时,针对可靠性设计分析需要提供相关的指导、实施,并协助出具相关的设计分析报告,如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与验证方案、可靠性指标论证分配、可靠性建模预计分析、可靠性设计准则制定、技术就绪度自评估指导、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及归零管理等。针对没有标准依据的测试工作建议采取组织大纲编制-组织专家评审-组织专家现场监督测试-出具专业全数据第三方报告的模式,从程序上保障了测试大纲、方法和报告的合理性,可有效降低未来评审专家的质疑和顾虑。当然这样工作量大很多、输出成果很多、对项目组提升可靠性认识和技术也有帮助,发生的测试费用往往也要多很多。
问题8:仪器行业常用的标准?
功能性能——新的往往没有标准,标准都有的往往不用来报项目了,但是,有些测试方法可能包含在对应仪器总规范和计量规范中。
环境适应性——分析仪器参照GBT11606;光学仪器参照GBT 12085;电子测量仪器参照GBT 6587;GBT2423是国家通用环境试验标准。
可靠性——尽管有GB11463和 GB 6214等仪器可靠性试验标准,但不针对最低可接受值考核,标准可读性也有限,建议还是参照GJB 899。
安全性——通常有GB4943信息技术设备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GB4793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当然还有医疗器械领域的YY 0505和GB9607标准。
电磁兼容——GBT18268 是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的EMC标准, GB 17799通常是工业环境中的EMC标准,GBT17626是通用的电磁兼容标准。
当然,仪器的每个细分领域可能还有其他标准可供参考。
特别提醒:另外,建议大家尽可能写参照标准开展什么测试,不要写成依据标准开展什么测试,大家做的都是新东西,完全依据标准做,有时候恐怕过不去,这样写没给自己留后路。当然了,严格依据标准都能达到是最好的,只是,当前仪器行业整个都还没有一定要过什么标准的要求产品才能销售,行业内充分严格测试的基础相对还是薄弱,大家自己掂量着办吧。
下面给出一个项目中我们帮助牵头单位制定的一个可靠性课题任务指标实例,大家注意体会中期完成任务和结题完成任务,中期检查时主要扣住部件/整机功能性能测试和部件环境试验并提交报告。其他测试可能无法完成,非要写点成果多以测试大纲交差,最终结题时才是开展测试和提交第三方测试报告。
表1 仪器专项可靠性研究任务指标示例
第二部分:指南中项目工程化策划方案解读
针对仪器专项指南-附件2《项目工程化策划方案》,我们提供以下解读信息,仅供参考。
1.论证环节(包括对项目总体设计,以及各关键技术和部件具体实施前的论证工作程序、规范及论证过程质量及档案管理)
【原文】:在对目标仪器提出具有先进性功能与性能指标的同时,明确提出目标仪器的质量与可靠性指标,包括安全通用指标、环境条件指标、可靠性指标(例如以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表示),针对具有定期更换特性要求的核心部件,明确提出使用寿命指标(工作小时/使用年限),对于软系统及数据库质量,明确符合国家软件质量相关标准的要求和指标。
【解读】:近年来,在科技部仪器专项的引导和支持下,国产仪器行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可靠性工作也逐渐在行业内系统展开。但我们要看到,与国外产品相比,我们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仪器研发、生产单位对可靠性工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对可靠性和工程化开发工作的必要性、系统性认识仍有待提高。“十二五”仪器专项设立之初,原科技部王伟中副部长明确要求,国产仪器要想打败国外仪器厂商,必须补上可靠性这个短板,要做到“皮实耐用”。因此,“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仪器专项一直倡导和狠抓可靠性工作和技术就绪度评价。将可靠性作为仪器专项指南重要的约束性指标提出,并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束时的可靠性、技术就绪度指标要求。
【原文】:在项目验收前,明确在具有资格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功能与性能指标、质量与可靠性指标的考核验证,对于有生产和销售许可证要求的目标仪器应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取证工作。相关指标内容与考核方式首先依据行业/专用标准,并参照国家标准,如GB/T 5080、GB/T 2423、GB/T 16260、GB/T 17626、GB/T 25000。
【解读】:这一段指南,明确了可靠性指标要求,也对第三方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的就是促进研发过程的可靠性工作,提高研发成果物的可靠性水平,确保研发成果皮实耐用。根据我们的了解,不少项目单位对指南中的这一段不够重视,并没有按指南要求真正开展工作,可靠性工作计划、经费预算等考虑不足,也导致可靠性要求根本没法落地。我们认为,要想把项目作好,把产品作好,根据其他众多行业推广可靠性的经验,首要是按照指南要求,提出明确的可靠性指标和考核方法,并认真落实。
2.仪器开发和应用环节(包括仪器开发和应用各环节与仪器整机开发的有效衔接机制,并提出保障各项仪器开发和应用任务可靠性、安全性等的工程技术方法)
【原文】:
在仪器开发环节,结合质量与可靠性要求,制定质量与可靠性工作方案,明确各个对象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项目和输出成果形式,明确质量与可靠性检测所需的样机数量,并体现质量与可靠性工作项目内容,在经费预算中明确考虑质量与可靠性有关经费需求,保障具备资源和资金开展质量与可靠性有关工作。在各个研发阶段的评审过程中,将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纳入评审要素,确保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得到检查和纠正。建立有效的故障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FRACAS),对研发过程中的所有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的记录和严格进行故障归零管理。
在仪器应用环节,明确用户单位收集仪器应用过程的可能质量问题,反馈给研发单位供研发单位改进参考,明确用户为研发单位提供使用评估报告。
在进行项目验收前,对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所有质量问题进行故障归零和清理,明确对质量问题及其整改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解读】:有了要求,并要考核,不能等考核不通过再去做可靠性,那么研发过程中,究竟该如何才能把可靠性工作做起来,要做哪些可靠性工作?这一段给出了大概的要求,可靠性工作具体要做哪些没有硬性规定,但提出了要做可靠性工作方案并制定相关计划去落实具体可靠性工作,要抓住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故障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实施故障归零管理,才能真正提高仪器可靠性。具体如何做,还是需要参考仪器专项可靠性工作指南(12.5期间发布了和宣贯了)。研发阶段的可靠性工作十分重要,应该做充分和做扎实,特别是可靠性测试应该做充分和严酷以充分快速暴露问题,将问题拦截在研发阶段和实验室内部,如果让问题流出去到了产品里那么对维保成本和品牌信誉的负面影响就会加剧,因此,研发阶段的可靠性工作可保证研发出来的样机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水平。
3.产业化环节(提出从工艺规划、生产准备到小批量开发的质量控制方案)
【原文】:
在生产准备完成阶段,明确生产所需具备的生产设施、仪器设备、保障工具、物料管控措施、质量检测与试验平台、工艺文件、人员技能等要素到位,确认生产线具备运行能力。
在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明确质量管控和质量检测相关文件规范,并按照规范开展质量管控和质量检测工作,形成相关记录与报告文件。
【解读】:研发出来的样机可靠,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定都可靠。一方面要保证研发过程中采取的设计、工艺、加工甚至测试等措施在生产中贯彻,才可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要避免研制阶段是精品工程而批产却又粗制滥造的搞法;另一方面批产后往往由于生产控制波动、物料质量波动、物料参数范围更宽等原因,通常也造成出现一些新的质量问题需要去解决。生产阶段我们不主张做过多的检验,比如,我们不少企业的问题是外协方产品质量和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导致,如果我们一味加强来料检验,肯定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最佳的。道理很简单,外协方和供应商给你提供大量外协件和物料,你要把缺陷检出来不容易,甚至为了检出来,加强检验反而埋进去了缺陷。更好的手段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们的产品提要求时,就明确检验的要求、可靠性的要求、甚至考核的要求,将可靠性要素细化到合同和任务书中去,促使他们提供的产品本身质量水平提高,让检验和质量保障工作前移到他出厂前的环节中去。生产阶段应该靠生产管控保障(保持)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可靠性,因此,产业化环节,要注重的质量保障能力。
第三部分:指南中技术就绪度补充说明解读
针对仪器专项指南-附表5《技术就绪度补充说明》,我们提供以下解读信息,仅供参考。
1.项目立项
【原文】:
TRL应基本满足3级要求:
1)原理/理论方法应已清晰并可实现;
2)关键功能和特性已通过验证并具备相关证明材料;
3)核心部件和成套仪器应提出明确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最低可接收值);
4)项目具有明确的质量可靠性要求与考核验证计划(包括安规、电磁兼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软系统质量);
5)产业化方案考虑了质量与可靠性控制措施与手段;
6)项目中技术就绪度有关工作(特别是质量与可靠性有关工作)具有明确的资源规划与资金预算。
【解读】:
首先要理解,这是项目申报时应该在申报书和任务书中落实这些工作。
对3)解读:当前,每个项目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均已在指南中提出,不需要企业自己再提了(当然项目单位可以更多地提,甚至分解到下级层次的产品中)。不过大家要注意可靠性指标内涵的理解与转化,如结合产品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指标转换,以便更合理地开展指标考核工作。
对4)解读:根据经验,不少项目按照指南要求提出了可靠性指标,却在年度计划中根本没有可靠性和测试有关的工作安排,没有针对可靠性指标如何实现,去考虑做哪些可靠性工作保障指标试验,可靠性要求与工作踏空。因此,我们要按照指南要求,明确质量可靠性工作要求,明确质量可靠性考核验证计划。
对6)解读:12.5期间,有单位反映可靠性工作没有经费,有的单位能够支出经费,却没有样机做可靠性考核。因此,13.5指南中专门提出要有明确的资源(包括人、样机、工装夹具、测试仪器、技术文件)规范和资金预算(可靠性考核时间至少是可靠性指标的1.2倍以上才能得出考核是否满足要求,如以可靠性指标MTBF≥1000小时进行考核为例,至少得积累1200小时才能完成考核,相当于一台样机要昼夜不停开机运行2个月,测试几十上百次,相比其他测试是烧钱的)。
2.中期检查
【原文】:
TRL应不低于6级
1)完成了部件特别是核心部件研发并经过功能性能验证;
2)完成了成套仪器设备集成通过功能性能测试并现场可运行;
3)项目开发过程文档归档齐全输出了任务书规定的文件成果;
4)项目形成了明确的质量与可靠性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完成了规定的可靠性工作项目并输出了相关文件成果;
5)项目基本完成了规定的质量与可靠性设计分析工作,开展了部分质量与可靠性测试与试验工作,文件资料齐全;
6)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严格按照FRACAS系统进行了故障归零管理并且文件记录详细可查。
【解读】:
首先要理解,这是中期检查时应达到的状态和要求。
对1)和2)解读:根据中期评估状态的要求,结合技术就绪度6级定义,项目中期,应该完成关键技术突破,核心部件研发成熟——完成第三方功能性能测试和环境适应性试验,成套仪器完成初步集成——完成第三方功能性能测试。这样项目才可能按照进度最终完成工程化和产业化。
对4)解读:仪器专项没有硬性规定,大家在研发、工程化、产业化过程中具体要做哪些可靠性工作项目,大家可以自由定义,毕竟不同的产品需要选择开展的可靠性工作不一样。但是,13.5指南明确要求,大家要在项目前期有工作计划——在计划中自然要明确可靠性工作对象及其对应要开展的可靠性工作项目,还包括什么时候、谁负责开展,产出什么成果。过程做了工作,才能保证最终考核能够顺利通过。
对6)解读:可靠性就是与故障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发现再多的问题,不去改进产品可靠性是没有得到提高的,只有改进才能提高,因此,13.5指南专门提出要注重抓住研发过程问题,按照故障归零管理要求去落实问题的改进,才能确保研发仪器可靠性得到提升。
3.项目验收
【原文】:
TRL应不低于8级
1)产品技术状态基本固化,工程化后样机台数达到任务书规定要求;
2)产品完成应用开发并按照任务书计划在现场进行了使用,由用户出具了使用评估报告;
3)成套仪器及其研发部件通过第三方具有资质的独立实验室的功能性能测试和质量可靠性测试(涵盖安规、电磁兼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以及异地测试、软系统质量测试等),达到任务书规定的要求,能够提供通过专家组评审的测试/试验大纲和第三方具有资质的独立实验室出具的测试/试验报告;
4)核心部件及成套仪器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最低可接收值)通过实验室试验验证和现场使用评估,均达到了要求;
5)产业化准备充分到位,生产设施、仪器设备、保障工具、生产和工艺文件、质量与可靠性控制和检测手段、技术人员数量及技能已经达到生产要求且达到可生产状态;
6)完全具备了生产和销售许可所需的资质和能力,建立了质量体系并获得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
7)项目所有成果部件和仪器、成果文件、设备购置、检测试验、经费开支等方面均已符合任务书和相关管理规定要求;
8)项目实现了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期内的销售合同额,具有相关合同证据材料和财务账目证据材料。
【解读】:
首先,要理解这是验收时应达到的状态和要求。
对2)解读:实验室(箱内)试验不可取代现场试验,现场使用的优势是场景真实,是面对用户要求,因此提出了用户使用报告的要求。
对3)解读:第三方测试,不只是出个报告,考虑到仪器项目都是新东西,测试要求与方法都无标准可依,因此,提出要编写测试大纲,最好经过专家评审(特别是功能性能,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有资质能力的大纲可不进行评审,由第三方出具大纲即可,当然评审更好),由第三方出具测试报告(个别特殊测试,如功能性能可能进一步有测试组参与测试并签字)。这样有大纲、大纲评审或把关、第三方测试报告,工作更到位和规范,提交的验收材料更有信服力。
对4)解读:可靠性指标考核,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都是可选择的试验手段,实验室试验更为严酷和规范,现场试验不集中规范难度大,因此13.5指南在12.5仪器可靠性工作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验室和现场都要验证。不过13.5指南中提出的很多可靠性指标远远高于12.5的要求,要在实验室和现场都完成验证确实难度不小。可综合两个手段共同完成一次验证。
对5)解读:项目完成时要达到可生产状态,完全具备了生产条件,其实对很多项目单位还是挺困难的,……,这条就是对这个现状提出的。
……条目中还有不少期望,行业在不断发展中,有很大的进步,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一天长不成苍天大树,不说了……,做完上面的就是很大的进步。
科鉴可靠性简介
科鉴可靠性实验室是一家具有国家认可委CNAS、中国计量CMA和国防科技工业DILAC认可资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专门从事可靠性专业服务,有可靠性科研协作、技术服务、检测试验和培训教育等4大业务模块,是可靠性领域一家典型的专业智力服务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突出的为企业提供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和打包服务的能力。
科鉴可靠性核心团队拥有丰富的可靠性工程经验,可提供一站式第三方测试与可靠性技术服务,围绕可靠性专业服务内容包括:科研项目合作、项目验收测试、产品功能性能测试、安规与电磁兼容测试、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产品可靠性快速提升、现场质量管理提升服务等。
欢迎致电咨询020-28185822-98或微信沟通18620036390,邮箱ramsorg@163.com,我们将帮助您对可靠性达到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知和掌握!
相关推荐:
- 【讨论】50万能开发一款仪器吗? 281
- 【原创】溶液颜色检查专用伞棚灯 267
- 【原创】澄清度专用伞棚灯 257
- 【分享】单层玻璃反应釜的注意事项和故障与排出 221
- 【第九届原创】从想法到研发到产品需要多久,来 216
最新创建圈子
-
原料药研发及国内外注册申报
2019-01-25 10:41圈主:caolianhui 帖子:33 -
制药工程交流
2019-01-25 10:40圈主:polysciences 帖子:30 -
健康管理
2019-01-25 10:40圈主:neuromics 帖子:20 -
发酵技术
2019-01-25 10:39圈主:fitzgerald 帖子:17 -
医学肿瘤学临床试验
2019-01-25 10:39圈主:bma 帖子: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