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指被制成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兵马俑是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自1974年兵马俑现世以来,兵马俑为艺术领域和史学研究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尤其是为研究秦代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一直对兵马 俑的颜色十分关注。
就大多人的印象来看,兵马俑就是土灰色的,因为博物馆展出的兵马俑基本都是这个颜色。但其实兵马俑是彩色的,不过因为长埋地下,又经历大火焚烧、俑坑坍塌掩埋、地下水侵扰,大部分彩绘都被破坏,而早期的挖掘未能做好保护措施,导致兵马俑出土后被氧化,仅留下少量颜色。
兵马俑颜色易于脱落,这对于兵马俑的挖掘和保护都带来了难度。6月13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北大学合作,发表了兵马俑胶料分析的新成果,研究表明专家们或已找到了兵马俑彩绘脱落的原因。
胶料是兵马俑彩绘层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增加颜料的附着力,提高彩绘的稳定性。在此之前,专家们一直都在对兵马俑的胶料进行分析,但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此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北大学合作的“秦始皇兵马俑彩绘胶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项目,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氨水超声辅助萃取、C4柱固相萃取、离子交换树脂净化以及微波辅助水解/皂化,实现了对同一个文物样品进行蛋白、脂肪酸和糖类物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兵马俑彩绘胶料有多种不同的组成情况,如动物胶与蛋类混合,动物胶与奶类混合、动物胶、蛋类、奶类三元混合,其中以动物胶与蛋类混合为主。因此专家推测,兵马俑彩绘脱落严重的原因可能在于胶料的流失和降解。
知道问题症结所在,才能解决问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北大学的发现意味着我们或许能更有效的保护兵马俑,因为搞清楚兵马俑彩绘制作时使用的原始胶料成分,能为彩绘的修复和保护提供指导。
兵马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库,保护兵马俑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兵马俑发现的第45年,多年的研究让我们的兵马俑保护能力到达了一定水平。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还能更为顺利地对兵马俑进行挖掘和修复。
(原文标题:气质联用 揭开兵马俑彩绘脱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