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DNA在1869年首次被隔离以来,科学界一直在寻求确定它是如何工作的,并揭示它的秘密。尽管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进展,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在今天发表的研究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由教授拉斐尔·罗德里格斯·阿里扎和玛丽亚·特雷莎罗尔丹霍纳领导的科尔多瓦大学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证明,只要DNA分子失去其中一个碱基,所产生的缺口总是占据同一个位点。损失通常以两种方式发生:自发地,由于将碱与糖分子结合的键的断裂;并且通过修复过程,当修复蛋白质消除受损的基础。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这两种形式的差距是相同的。新文件报告称这种假设不再成立。
该研究使用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模式生物来分析识别和处理这些间隙的两种蛋白质的酶活性,称为无碱基位点。结果表明,等价假设是错误的。研究集中在特定的核碱基鸟嘌呤及其衍生物之一N7-甲基鸟嘌呤,它们经常自发消失,但也可能在DNA修复过程中被主动消除。结果表明,两种蛋白质类型均可识别两种间隙,但只有不同蛋白质类型才能处理由修复引起的缺口。这表明两种类型的无碱基站点之间存在迄今未检测到的差异。
这项研究揭示了遗传信息和修复的化学稳定性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方面,为将来研究DNA及其多种应用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在生物学和医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