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的许多人会认为自己要么是个早起的鸟儿,要么是个夜猫子。一项涉及50多万人的研究发现,基因决定了早起的人更健康,患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风险也更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团队领导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研究人员发现了300多个与时型有关的新基因位点。
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生物信息学讲师、该项研究的领头人迈克·威登博士评论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大量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通过更详细的研究来弄清楚不同的人是如何拥有不同的生物钟的。”“我们的研究中涉及的人数众多,这意味着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夜猫子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较高,比如精神分裂症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理解这一联系。”Weedon和他的同事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对697,828个个体的时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研究昼夜节律提供了思路》。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们通常把自己描述成“早起的人”,他们往往睡得相对早,起得也相对早;或者“夜猫子”,他们喜欢晚睡晚起。这种倾向于成为云雀或猫头鹰的倾向是身体潜在昼夜节律的一个指标。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塞缪尔·e·琼斯博士评论说:“大脑生物钟这一基本机制的发现最近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些日常节律或周期会影响一系列分子和行为过程,包括激素水平、体温和睡眠-觉醒模式。“时型,通常被称为昼夜节律偏好,描述的是一个人对早睡或晚睡时间的偏好,是内在昼夜节律周期和睡眠需求之间耦合的生理和行为表现,由睡眠稳态驱动,”作者评论道。
有证据表明,昼夜节律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展有关,包括代谢和精神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抑郁症和肥胖症。然而,研究人员指出,“时间类型对疾病的因果作用的证据是有限的。”琼斯承认:“关于生物钟是否会影响患病风险,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之前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识别出24个与自我报告的时型相关的基因变异,但参与这些研究的最大个体数量不足13万。为了扩大研究范围,国际团队对697,828名个体进行了GWAS荟萃分析,其中包括来自个人基因公司23andMe的248,098名个体,以及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449,734名参与者。所有参与者都被问及他们是“早起的人”还是“夜猫子”。研究人员不仅依赖于个人的答案,他们还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85000多人佩戴的腕带活动追踪器的信息,证实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结果鉴定出351个位点,其中包括327个新的时型相关变异,其中一些位于已知的昼夜节律基因中。在跟踪器信息的背景下分析数据表明,基因变异可以有效地影响一个人的自然醒着时间长达25分钟——例如,将一些人的醒着时间从早上8点改变到8点25分。有趣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时型基因位点影响睡眠时间,但它们并不影响睡眠的持续时间或质量。
精细绘图实验的结果突出了10种可能的因果编码变异,包括以前与时型相关的基因变异。RGS16中一个低频的误义突变与清晨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基因组区域包括在大脑和视网膜中表达的基因。考虑到生物钟的周期自然只是比一天24小时长一点,大脑可能需要使用通过眼睛检测到的光线来调整生物钟。“我们证实了之前报道的昼夜节律通路和视网膜及大脑相关位点表达基因的富集,并证明了cAMP、cGMP、NMDA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以及垂体中基因的进一步富集,”该团队指出。
琼斯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有些人起得很早,而有些人则是夜猫子,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对外部光信号的反应方式和我们生物钟的正常功能存在差异。”“这些微小的差异可能会对我们的生物钟有效计时的能力产生潜在的重大影响,可能会改变疾病和精神健康障碍的风险。”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时间型在基因上与精神病特征相似。“我们看到有证据表明,早起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更低,主观幸福感更高,”作者继续说。“与基因最相关的特征是主观幸福感,这与早起的习惯呈正相关。”然而,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反,这些数据没有发现时型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或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突出的基因将允许对时间生物学进行更深入的功能研究。“通过了解普通人群的睡眠和活动时间的遗传学,我们也获得了治疗更极端情况的潜在途径的见解,比如那些患有晚期或延迟性昼夜节律障碍的人,”该研究的联合首席作者杰奎琳·M·莱恩(Jacqueline M Lane)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