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不是均匀的球体; 它们通常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这种形状的变化被称为细胞极性,并且它是各种细胞功能的基本特性。根据其极性的生长允许细胞以适合其功能的形式自我塑形。已经发现,极性的建立和维持受质膜上的极性标记蛋白(细胞膜),肌动蛋白,微管细胞骨架和膜囊泡转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支配。
极性标记确定极性位点,并且随着膜囊泡向其运输,实现位点特异性生长(极性生长)。然而,当质膜由于膜囊泡的融合而伸长时,存在如何保持极性标记物而不会散布在细长质膜上的问题。由筑波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国际终身教职基金助理教授Norio Takeshita(同时担任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应用微生物学系组组长)成功使用超分辨率显微镜可视化维持细胞极性的机制。
Takeshita教授的研究使用超分辨率显微镜来阐明极性标记的行为,这些标记无法用传统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该研究采用具有超分辨能力的荧光显微镜对具有丝状形状的真菌模型成像,并可视化极性标记的行为,阐明它们与胞吐作用(膜囊泡与质膜的融合)和微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