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名为“翼龙”,又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但翼龙其实并不是恐龙。它们是恐龙的“旁系近亲”,也是最早翱翔于天际的脊椎动物。
翼龙一直以“清奇”的长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长满尖牙的嘴巴、可以折叠的翼膜和一身独特的“毛发”。
没错,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部分爬行动物不同,翼龙的体表是“毛绒绒”的——很早以前,就有证据显示翼龙身上长有许多短毛。
不过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毛发大概就像头发一样是简单的单根结构,并且与恐龙毛发以及鸟类的羽毛起源不同。
但就在最近,南京大学姜宝玉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两块蛙嘴龙(anurognathids)化石上发现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毛发结构,且其中许多类型的毛发结构和恐龙及鸟类的相似。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翼龙只有单一毛发的“刻板印象”,也将羽毛状毛发结构的起源一下子提前了约7000万年,前移到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该结果发表在12月17日的《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上。
说起来,人们对翼龙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甚至早于恐龙),最早的化石可追溯到1784年意大利自然学家科西莫·科利尼的发现,只不过那时的人们对翼龙知之甚少,连翅膀都被当成用来游泳的工具。
一直到1801年,法国著名的比较解剖学家乔治·居维叶,根据自己研究的标本提出这是一种飞翔的爬行动物,并在1809年将其命名为翼手龙(Ptero-dactyle)。而翼龙(pterosaurs)这一类别,则是在1834年由德国自然学家约翰·雅各布·考普所建立。
1831年,德国古生物学家奥古斯特·戈德法斯发现一种小型翼龙的身上有着类似哺乳动物的毛发,这令当时的科学家相当费解,不懂为何行动迟缓的冷血爬行动物会需要毛皮。后来他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飞天怪物可能是高度活跃且有着类似哺乳动物的代谢方式,因此需要毛皮来保暖。
戈德法斯发现的标本并不是个特例,在往后的几十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带毛翼龙”被发现,如1971年发现的索德斯翼龙(Sordes)因为毛发浓密而荣获“毛怪”(hairy devil)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