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研发计划启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4 来源: 中国仪表网 浏览次数:27615
  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是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的前言阵地,与大陆架和陆上勘探钻井作业相比,深水作业施工风险高,深水和超深水的勘探开发作业必须依赖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四分量/四维(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到,重视发展多功能、多参数和作业长期化的海洋综合开发技术,以提高深海作业的综合技术能力。其中,深海作业技术是海洋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深海探测技术及装备研制取得了较大进步。比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研制的7千米级紫外激光拉曼光谱,是国际上进行深海探测的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可以对全世界99%以上海域进行分子光谱探测;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等等,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进行深海资源勘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深海勘探技术,12月7日, 由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耿建华教授任项目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深水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研发与油气勘探应用研究》项目启动暨技术方案讨论会在同济大学召开。项目咨询组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等45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该项目面向当前超深水油气勘探和科学研究需求,开发新型具有自主运动、自主导航定位和地震信号采集功能的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研发海底四分量地震数据弹性矢量波成像与解释技术,在南海北部超深水盆地开展试验应用,结合南海大洋钻探资料,揭示我国南海超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为我国超深水油气地震勘探和科学研究提供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技术,填补我国该技术领域空白。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科技日报,同济大学)
(本文来源:中国仪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