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11月14日在海南三亚召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5 浏览次数:48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获悉,首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11月14日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65个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近400位学者专家参加会议,围绕水循环观测与模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观测与模拟,月基地球观测机理与方法,三极时空观测与模拟,空间地球观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等话题展开探讨。

地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基本的前沿科学问题如地球系统如何变化、地球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过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未来地球系统如何变化等,都是科研人员长期攻关的重要领域。在这一过程中,空间地球科学为科学家提供了全新视角。

据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徐冠华院士介绍,空间地球科学是利用空间观测手段,研究地球系统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于过程及其发展演化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空间地球科学开拓人类深刻研究地球的新途径和新视野,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变革。对此,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秘书长庞红勋研究员也表示,空间地球科学能够利用其空间观测范围广、要素全、时效长等特点,抓住驱动地球系统的关键循环过程(如能量、水、生物化学循环),来认知其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手段。空间地球科学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强,我国近年来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突破。

在此次大会上,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启动工作。记者了解到,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下属的二级学会,于2018年5月15日经中国科协批准注册成立,挂靠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秘书处设在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华东院士担任委员会主任。本次会议即是专委会组织的第一次学术活动。

对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指出,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的设立,代表了空间地球科学重大的科学价值以及国家战略的需求。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奋斗下,空间科技将在促进地球科学研究方面发挥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也将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天上午,多位院士和研究员作大会特邀主旨报告。其中,郭华东院士以《月基对地观测前沿科学问题》为题,介绍了利用月球作为对地观测平台的设想,指出月球作为一个稳定的自然天体平台,能够提供全球尺度、多传感器、长期一致的对地观测数据,对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宫鹏教授以《全球地表动态监测与影响评价》为题,总结了基于空间观测数据的中国环境变化监测研究成果和境外热点区域的遥感应用,提出利用星球健康的概念引领环境变化与健康研究的新范式。

吕达仁院士以《空间地球科学的思考与团队工作》为题,介绍了团队在临边探测、LEO-LEO掩星、子午工程、青藏高原地区雷达观测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建立基于拉格朗日点的对地观测系统提出思考。朱江研究员则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的观测需求》中指出,数值模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构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软硬件结合、面向地球系统的先进模拟装置离不开高精度、全要素、系统性的空间观测数据支持。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