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揭牌,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统一管理机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林业厅分别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陕西、甘肃管理局牌子,接受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业务指导,省以下设置若干分局和管理处,实行垂直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在揭牌仪式上指出,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整合设立国家公园,对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意义重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会同相关省份,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尽快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和功能区勘界落图。
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12个市(州)、29个县(市、区),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8150平方公里,分布有野生大熊猫1614只,分别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的70.66%和86.59%。在川陕甘三省中,四川园区面积2.0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4%,涉及成都、德阳、绵阳、雅安、广元、眉山、阿坝7个市(州)的19个县(市、区),有野生大熊猫1205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4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野生大熊猫总数和栖息地总面积的74.6%和79.5%。
发挥“伞护”作用
对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后的计划,首任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苏宗海明确表示,第一要务是保护,而不是开发。
“根据‘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坚持以大熊猫野生种群和栖息地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定位,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要务是保护,而不是开发。”苏宗海说,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内,除了有野生大熊猫1614只,还分布有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这些是不可复制的自然财富,谁也承担不起破坏的责任。而且,任何一种物种的消长,都可能产生生态系变化的‘蝴蝶效应’。”对于如何保护这个问题,苏宗海的看法是,国家公园重点是发挥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的“伞护”作用,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同时,寻找一条在不破坏生态平衡基础上的改善发展之路,改善划入区原住民的民生。”
建二级管理机构
大熊猫国家公园,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一样,属于中央事权。这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是跨省跨区域的项目。也正因为此,更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统筹推进试点和建设。10月29日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只是第一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在行政管理上,下一个动作或将是建立二级管理机构。
“这要视情况,分区域、按照大熊猫栖息地山系分布来定。”苏宗海说,初步的想法是,在川陕甘三省或者大相岭、岷山、邛崃山系和秦岭山系,组建管理局下属或地方所属的区域性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的划入区保护力量、资源,建立起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
划入区原住民超23万
据统计,划入区的原住民超过了23万。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同时,如何改善这些人的民生问题?一个原则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此基础上,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根据中央政策精神,试点期间,划入区的原住民的民生、社会服务仍然由所辖地政府负责。而按照功能区划,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有科普游憩区、传统利用区。苏宗海说:“在试点到一定阶段,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增加原住民的收入。比如,设置管护岗位、增加生态修复投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