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发的蒙古旱情遥感监测系统(DroughtWatch-Mongolia)正式移交蒙古国家遥感中心使用。在蒙古乌兰巴托举办的蒙古旱情监测系统运行推介区域研讨会上,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与蒙古气象、水文、环境研究所科技处长Gomboluudev Purevjav分别代表双方签署移交协议。
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组织(UN-ESACP)区域旱灾机制的协调和支持下,中科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空间减灾中心“亚洲空间减灾科学合作研究项目”等项目支持下,吴炳方团队与蒙古国家遥感中心深入合作,完成了旱情遥感指数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分区、多指数的蒙古旱情遥感综合监测模型,克服了旱情遥感监测技术时空适应性差、单一指数无法刻画旱情发生及变化等难点,结合蒙古大陆性气候特点,定制了DroughtWatch-Mongolia。
自2014年以来,吴炳方团队与蒙方开展了多次联合地面观测实验。通过4年的验证,蒙古旱情遥感监测系统的精度和监测能力达到运行化的要求,实现适合蒙古旱灾特点的旱情遥感监测。此外,团队积极推进系统蒙古本地化,为蒙古国家遥感中心提供连续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使之具备独立开展旱情监测与分析的能力。由此,蒙古国家遥感中心实现了该国的旱情自主监测,并发布了蒙古国家旱灾监测报告,为蒙古防灾减灾业务部门提供实时动态的旱灾灾情及变化信息,被蒙古气象部门,食品、农业和轻工业部,自然、环境和旅游部等应用,为各管理部门更好地应对旱灾提供重要的方法和技术支撑,为提高蒙古综合抗旱减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空天信息院研发的全球旱情遥感监测系统(DroughtWatch)已持续开展旱情遥感监测工作20余年。经过多年开发、升级,目前DroughtWatch已经发展成为多卫星多尺度的旱情遥感监测系统。通过在蒙古的成功示范,以及与柬埔寨、斯里兰卡的合作研究和系统移植,形成了亚太区干旱监测预警的标准化操作手册(SOP),成为UN-ESCAP亚太地区旱灾机制的典型示范和主推系统。
(原文标题:空天信息院研发的蒙古旱情遥感监测系统移交蒙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