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讯2018年9月19日,“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暨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隆重举行。会议期间,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携珀金埃尔默召开了媒体交流见面会, 珀金埃尔默中国区市场部经理薛萍进行了主持。
珀金埃尔默中国区市场部经理 薛萍
采访现场(从左至右:魏炜、马光辉、Jonathan Cechetto、冯起)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就本次大会主题对珀金埃尔默亚太区影像产品线经理Jonathan Cechetto、共建实验室副主任冯起、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以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炜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实录:
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线经理 Jonathan Cechetto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线的主要产品及特点?针对中国市场,未来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在产品布局上有何规划?
Jonathan Cechetto: 珀金埃尔默的影像产品在高端市场具有独特优势,包括高内涵成像系统Opera Phenix和Operetta CLS拥有市场领先的硬件,比如Opera Phenix上的Synchrony无串扰多色同步激发发射同步光源、Opera Phenix以及Operetta ClS均具备的PreciScan智能采集系统功能。其独特的功能功能会让系统自动寻找用户感兴趣的视野图像,这对于高通量大样品的扫描有重要意义。对于高内涵成像同样重要的是图像分析软件。最近珀金埃尔默的Harmony软件实现了针对于从2D细胞到3D细胞研究的更新,继而可以从中得出很多特有且精准的数据分析,这也是该产品具有的特色。
组织成像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珀金埃尔默的产品独特的荧光多标技术,多达7种颜色,后续也会升级多达9种颜色的技术,并且可以把掺杂在一起的9种颜色拆分开,这是市场上非常独特的技术。而在活体成像技术市场中,珀金埃尔默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5%,很多的专利都来自于珀金埃尔默公司,而在共建实验室的平台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很多研究热点紧跟科研市场潮流,如肿瘤免疫、CAR-T、PDX等,实验室也跟这样的潮流、用户互动,能把市场中最新的动向反馈到总部,反过来珀金埃尔默也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投入到市场中。
对于定量病理学(QPS),公司将推出Vectra Polaris多光谱成像系统的更新版本。该版本将允许以更快的速度定量更多样品和更多生物标记物。此外,珀金埃尔默将发布更多解决方案来研究更多疾病。QPS业务的快速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了解能够在单个组织切片中量化多个生物标记物的能力以及对疾病生物学的理解带来的信息。对于体内成像组合(INV),珀金埃尔默刚刚发布了3种新的成像系统。
与HCS和QPS解决方案一样,珀金埃尔默为INV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硬件,软件,试剂,支持),让用户相信他们将在研究中取得成功。中国对珀金埃尔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公司已经并将继续听取中国客户的反馈意见,因为这些反馈是珀金埃尔默未来研发的重要指南。
共建实验室副主任 冯起
仪器信息网:珀金埃尔默的影像产品主推哪些市场?针对科研领域和临床领域的客户,珀金埃尔默在产品上做了哪些技术创新或应用来满足客户需求?
冯起:珀金埃尔默公司的影像产品,主要包括了细胞、小动物和病理切片三个水平的技术和仪器,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前的科研工作中,其中包括药物研发领域、转化医学领域、纳米医学研究领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病毒与传染病领域、神经科学领域等几乎所有的临床前研究方向上。为满足这些科研工作的需求, 珀金埃尔默公司一直秉承不断创新的理念,产品上领先市场,引领技术潮流,除了占有绝对优势的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外,高内涵成像系统以水镜、双光路系统、强大的专业分析技术著称于高端高内涵市场,病理切片多色荧光成像与分析系统更是采用了独家的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在同一张切片上,不受抗体种属来源限制,标记多达七种颜色的 Marker,并将今年底升级到9种 Marker,成为病理切片数据分析市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公司还配套了诸多的试剂、细胞株、探针和板材等,以提供更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考虑到科研经费相对薄弱的二三线城市或者医院等用户,珀金埃尔默与马老师成立了对外开放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技术与方案使得这些用户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而珀金埃尔默也会有强大的技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因此就算这些用户没有充足的经费,不管后期是否购买相应的仪器,依旧可以在共建实验建立实验方案,使其课题行得通。最后也希望这样较为“接地气”的方式,把珀金埃尔默的仪器不仅仅变成一台仪器,而是变成更为有效更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方式。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光辉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魏炜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您的研究工作,在您的工作流程中需要用到哪些生物成像技术,具体完成哪些工作?在您的工作中有哪些需求是现有产品不能满足的?
魏炜: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基于微孔膜乳化技术制备尺寸均一、结构可控的微球,并发展其在分离介质、药物载体和疫苗佐剂中的应用,并遴选合适的研发对象进行转化。在科研中,我们需要利用到大量的生物成像技术,比如用共聚焦观察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用vectra在组织水平定量观察颗粒的分布以及肿瘤的微环境,用小动物成像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这些过程也就是一直所强调的系统化检测流程。
目前随之检测技术的发展,成像技术功能学和结构学的检测都已经日趋完善,大部分的实验需求目前都可以满足。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期待成像分辨率能够都有进一步的提升,能够在细胞、组织和动物水平观察的更加微观,以利于发现新的靶点和机制。
冯起:可见光在穿透动物体内的过程中会出现发散,导致了光学成像分辨率的下降,这其实受限于光学技术的本身,并非改变相机或镜头等硬件就能解决。针对魏老师提到的提高分辨率这一问题,珀金埃尔默背靠一支实力强劲的仪器、试剂及软件研发团队,他们近期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尝试,希望未来问世的产品相比现在能做出较大提升,满足用户既想看到宏观水平的活体布局,又能窥见微观水平的精细机构,这也是我们所共同期待的。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评价科研领域中现有对于肿瘤的多种诊断治疗方式(如光热治疗、光动力学治疗等)?您觉得基于材料设计的免疫治疗区别于传统诊断治疗方式的特点或优点是什么?
魏炜:目前科研领域已经开发了很多新的肿瘤治疗的手段,相信每个技术在取得应用前都会遇到一些关键瓶颈问题。比如光热或者光动力,涉及的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光的穿透深度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考虑,而对于免疫治疗,特别是疫苗它最大的优势也是不同点在于,它能够调动机体自己的免疫系统,理论上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副作用。但是该疗法目前遇到的问题在于单独使用抗原效果很多,目前的佐剂提升有限。针对这个难点,我们做了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材料型佐剂的理念,并逐步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