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请别在《自然》《科学》发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2 浏览次数:455

201891234552600.jpg
欧盟开放获取特使Robert-Jan Smits是新计划的“催化剂”。图片来源:LUIGI MISTRULLI/SIPA/AP IMAGES

  最近,来自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11个国家的科研资助机构决定向科学出版商施压,以推动出版商加快向开放获取转变。据报道,由这11个国家促成的联盟每年约有76亿欧元经费,联盟计划要求到2020年,其资助的每篇论文一经发表就免费开放,且不允许论文发表在既收取订阅费用又向单篇论文单独收费的混合期刊上。

  此举意味着获得这11家资助机构经费的科研人员,必须放弃在《自然》《科学》《细胞》和《柳叶刀》等杂志上发表论文,除非这些期刊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

  积怨已深的小伙伴

  学术机构和出版商本应是一对肩并肩的小伙伴。可近几年,期刊费用屡屡涨价,双方反复坐到了谈判桌前。在围绕开放获取展开的博弈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在英国,2015年10月,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通过谈判达成了一项协议,使1600家挑选出来的施普林格订阅杂志上的开放获取论文向英国通讯作者免费开放。促使该协议达成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来自同全球很多订阅期刊采用的昂贵且颇具争议性的“混合”商业模式的斗争。

  2016年初,荷兰高校和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在经历了1年多的谈判后,对峙结束,协议达成:到2018年,荷兰研究人员在爱思唯尔所属期刊上发表的30%的研究将可以公开获取;同时,除订阅费外,爱思唯尔将不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德国学术机构和出版商的对峙更是刀刀见血。2016年前后,由150余家德国图书馆、高校和研究机构形成统一战线,希望每年支付给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威立等出版商一笔覆盖所有论文(第一作者来自德国)出版开支的总费用,这些论文在全球都可免费获取到,同时德国机构将能获取出版商的所有网络内容。可惜谈判未果。2017年起,先后有多家德国学术机构与爱思唯尔“断交”,德国科学家也陆续从爱思唯尔的编辑、编委等职位辞职。

  谁会成为大赢家?

  欧洲11个国家的基金会联起手来,推动开放获取,最终结果是像英国那样部分胜利、荷兰那样抵抗成功,还是像德国那样两败俱伤?对此,科研工作者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闯:

  开放获取是未来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面开放获取局面铺开之前,会有一个期刊市场和学术界重新洗牌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声的是11家基金会,而非科学家团体。基金会之所以发声,是为了让科研经费的使用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在科学传播环节。

  我认为,这次并非“抵制”,而是互联网时代科学发展需求所致。在机制转型过程中,有危机,有机遇,也是一个“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论文读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出版商将需要作很大的调整,而负责订阅期刊和提供期刊服务渠道的图书馆将成为潜在的风险承担者。传统的图书馆能否在这个机制转型过程中与基金会联手建立起开放获取国家平台不仅是图书馆的机遇,也是衡量新机制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教授黄刚:

  就发展前景来看,传统付费出版业可能会有所收缩。传统老牌杂志发展时间长、认可度较高,因此这需要缓慢的发展过程,而开放获取期刊因阅读便利,会在读者群中越来越受欢迎。

  科研经费资助机构的钱是纳税人的钱,也就是说纳税人花钱资助研究产生科研成果,如果再对纳税人收取阅读费,就显得不道德了。而开放获取期刊,虽然在发表文章时会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但对读者免费开放,这是值得肯定的,受益的也是广大科研人员。

  开放获取如何成为“学术之春”?

  在开放获取备受推崇的同时,作为降低付费、实现资源共享的救命稻草,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受到了质疑。

  有报道称,尽管收取了费用,部分开放获取刊物只是名义上邀请研究人员担任编辑,出版后的论文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评议。

  那么,开放获取究竟该如何摆脱质疑,带来“学术之春”?

  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教授郑泉水:

  交了钱,文章容易发,这是大家都明白的“规则”。很多杂志的目的就是赚钱,是一种商业行为。目前,期刊的论文评价是审稿人审阅制,只有顶尖的杂志才能邀请到学术圈比较有威望的审稿人,大多数期刊杂志的审稿人水平不齐,导致文章评审质量不高。

  未来,论文的评价体系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像购物网站一样,公开论文,采用用户反馈评价体系,这样从多方客观的角度评价,可能会帮助提升论文质量。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俞立平:

  目前,学术出版领域确实存在商业与科学价值观相矛盾之处,也正因如此,开放获取发展缓慢,据统计,到2016年时能够满足欧洲11个国家要求的开放获取期刊只占所有期刊数量的15.2%。因此,如何解决好商业与科学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是现今要面对的问题。

  刘闯:

  从传统出版模式转向开放获取模式,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是基金会)需要做3件事:其一,增加对作者发表科学成果的资助力度,确保学术成果的发表不会因经费问题受到阻碍;其二,基金会或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为开放获取搭建国家级或国际合作级别的开放获取共享平台,或基础设施建设;其三,要有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技术标准确保开放获取机制运行畅通。

  黄刚:

  电子期刊虽然是比较赚钱的行业,但要想持续发展、提高影响力,就必须保证其出版文章的质量,这样才会提高读者参考的价值。对于开放获取而言,文章发表后,也需要有后续的评价过程,如重复实验所得结果是否与文章一样等问题,读者都可以进行评论。这样,文章发表后,仍可继续得到许多同行的意见,对于提升文章水平大有益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