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文望远镜发布重大探测成果 给银河系“重新画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5 来源: 中国仪表网 浏览次数:29424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已圆满完成一期光谱巡天观测。经过五年的观测,一期巡天共发布光谱901万。LAMOST发布的光谱数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总和的1.8倍。

银河系下的LAMOST(国家天文台 陈颖为 摄)
  LAMOST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研制的一架主动反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它应用主动光学技术,实现了在观测中镜面曲面连续变化、不同瞬间是不同的施密特光学系统,突破了天文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瓶颈,是世界上口径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高的望远镜。
  浩瀚的星空,一直是人类的幻想之源。仰望星空可以说是人类对于自然原始的探索。利用LAMOST数据,天文学家在搜寻奇异天体、给银河系重新画像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共发表SCI论文345篇,引用3000余次。
  一批高显示度的亮点成果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利用LAMOST数据的大样本优势,给银河系“重新画像”:银盘半径大小被两次刷新,使天文学家重新审视星系形成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规律;在恒星物理方面,算上百万颗恒星的年龄,使具有年龄的恒星样本增加了一千倍,为银河系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在LAMOST光谱中“星海拾珍”,搜寻奇异天体:年老的贫金属星就像宇宙“化石”一样记录了宇宙化学演化的初历史,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实现对代恒星和早期宇宙本质的“恒星考古”;捕获来自遥远宇宙的信息:类星体是银河系外发光巨大的遥远天体,其能源来自于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所吸积周围物质释放的巨大引力能,是研究遥远宇宙的重要探针。在LAMOST光谱中已发现了1.2万余颗类星体,他们的平均红移为1.5,高红移为5。
  郭守敬望远镜一期光谱巡天从2012年9月开始,于2017年6月结束。根据规划,二期光谱巡天即将从2018年9月开始,持续至2023年6月。在为期五年的时间里,将开启中、低分辨率光谱巡天交替进行的观测模式,有望获得包括锂元素在内的近20种金属特征谱线,并将为探测恒星内部结构及双星演化、搜寻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央视新闻、《大学科普》)
(本文来源:中国仪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