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白令海公海区域上,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释放了装载着海雾观测仪器的探空气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雾观测仪器亮相北极科考。
据介绍,此次北极科考应用的这一海雾观测仪器名为“海雾能见度剖面仪”,由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可对海雾的物理和辐射特性进行观测。此次北极科考共计划释放40个海雾能见度剖面仪。
海雾是悬浮在海上和沿岸地区上空大气边界层内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得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由于与海雾相伴随的大气低能见度往往会对海上或近海的人类各种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引发海上或沿海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因此海雾在沿海地区受到广泛关注。
全世界近80%的海难与海雾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近海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约70%与海雾有关。海雾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其他灾害性天气(如龙卷风,甚至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不相上下。
通过释放海雾能见度剖面仪,可以观测到海雾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情况,为研究北极上层海洋热力学过程及其与海冰的相互作用提供数据基础。这些数据还有望用于指导航行,从而为船舶航线规划提供支撑。
本次考察将以“雪龙”号为平台,推进国家北极业务化观/监测网建设;通过对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北冰洋高纬海区等我国北极考察重点区域进行业务化调查,推进我国极地业务化体系建设;掌握海洋水文与气象、海冰、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等综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海洋大学,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