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毕业初涉社会,到如今担任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质检中心主任,陈素娟坚持17年钻研液相色谱检测技术,靠着勤学苦干,在化工原料、中间体及染料产品的检测、质量控制等领域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她本人也被评为上虞区四星级民间工程师,上虞区首批专业技能大师、优秀职工,并被聘为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陈素娟
市场逼着成长
潜心技术崭露头角
2000年7月,陈素娟从浙江工程学院精细化工工艺专业毕业,进入闰土集团质检中心从事仪器分析工作。起初,她只能借助板层简单地对分散染料的组分进行粗放判断,没有想到借助仪器来做进一步分析,然而市场逼迫着她成长,在老师的指点下,她靠着自己的勤奋一点点悟出了其中的门道。
当时市场权威提出分散染料中的76#橙致敏且不环保,要求控制分散染料ECO产品中的76#橙含量。由于车间生产线少,搭色现象频繁,只能靠检测手段来控制,而光靠单纯的控制色光、强度完全看不出它的组分。但产品要出口,市场份额不能减,质量提升势在必行,这倒逼机制和现有检测设备的限制,给检测带来了巨大压力。
逼上梁山的陈素娟只能靠着大学中所学的一点微乎其微的仪器分析经验,寻找新的检测手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使用液相色谱检测仪器。然而从事液相色谱检验没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根本无法上手,加之当时公司只有两台液相色谱检测仪,应用并不广泛,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改变液相色谱仪的分离柱和流动相这两个变量,自己研究琢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让她在实验室足足待了一个多月,做了上千次的实验,终于将76#橙与其它组分有效地分离,并对产品进行了很好的控制。
取得成功后,陈素娟便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应用于分散染料的组分分析,在质检工作中崭露头角。运用液相色谱检测来控制染料组分百分比进行调色,既加快了调色进度又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当客户要求小样定制时,运用液相色谱检测结果不会出错,生产更明确。如今公司所有分散染料及中间体都使用液相色谱仪来控制组分。
没有仪器设备
自创液相分析新方法
随着陈素娟带领的质检团队在液相检测上的成熟运用,2000年至2005年闰土在液相检测方面有了飞跃性进步。伴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要求的提高,检测工作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检测人员需从原材料开始控制有害物质含量,有时候国标方法不一定能运用到实际,就要在国标基础上,在提取过程中对方法进行改进。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染料中对氯苯胺残留的控制限量从500ppm调整至300ppm。当时,国标上采用气质联用对氯苯胺进行检测,然而公司并没有气质联用仪这类高端仪器,而且培养一个气质联用仪熟练操作员至少需要5年时间。没有设备,没有人才,陈素娟另辟蹊径,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摆脱仪器的限制,用原有的液相色谱检测仪器,创造新的分析方法来检测对氯苯胺含量。
没有国标指导,陈素娟只能依靠已成熟的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对对氯苯胺的结构进行全面详细地了解,从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进行突破,研究是否能够萃取其中的对氯苯胺。经过半年时间,在数千次重复性实验保持平衡后,陈素娟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溶剂,运用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成功检测对位酯中对氯苯胺的含量。在后来公司引进气质联用检测仪器后,她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惊喜地发现两者结果相同,但是使用气质联用检测要比液相色谱检测费用大10多倍。
踏实严谨
换来检测数据的正确无误
一千个产品(中间体、原材料)就有一千个检测方法。至今单是分散染料的前道分析,陈素娟已经分析了一千多种产品、原材料和中间体。
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分析师,陈素娟说,从事检测岗位最重要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要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数据,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如今,她所带领的质检团队已发展到300多人,分布于闰土各子公司,对原材料、生产、销售等三大关口进行把关。团队坚持“机器不停,人就不停”的原则,只为换来一个个检测数据的正确无误。
踏实认真、潜心技术、孜孜以求、与时俱进,让陈素娟收获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她曾主导完成3个国家标准和6个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共同完成4个专利项目,协助完成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27项,所参加的项目获上虞区科学技术奖2项、浙江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2项;在绍兴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分析工比赛中获二等奖并被授予技师资格证书;所参加起草的《反应红RW200%》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标准项目称号。
编辑点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陈素娟就是本着对液相色谱检测的一份热情,坚持钻研了17年,将这项技术做到了极致。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缺少人才和设备的困境,陈素娟迎难而上,也正是在这种困难当中创造出了新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获得了许多成就。在这个检测岗位上,她17年如一日的踏实严谨进和精益求精,值得所有人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