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组织的“我国大型日冕仪研讨会”次会议在云南昆明文汇酒店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教授和汪景琇研究员、云南天文台台长白金明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研究员,以及来自云南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近三十位太阳物理学学者参加了会议。
图为会议集体合影
日冕磁场测量是解开日冕加热和日冕太阳爆发活动机制两个重大科学问题的钥匙,而大型日冕磁场测量仪则是完成制作该把钥匙的优工具。然而,由于日冕磁场较弱等方面原因,对其测量面临诸多挑战。本次会议的宗旨正是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型日冕仪”计划以及落实行动计划,将我国大型日冕磁场测量望远镜纳入研制的快车道。
白金明台长在会上就云南天文台承担我国大型日冕仪项目研制工作表示全力支持,国家天文台郝晋新副台长对我国大型日冕仪由云南天文台研制给予了赞同和肯定,并在会上做出了指示。
此次研讨会包括了10个邀请报告和2个工作报告,分别就日冕物理中的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加热、太阳风、日冕磁场反演理论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未来突破方向以及对大型日冕磁场测量仪器的科学需求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报告中还包括了美国大型日冕仪COSMO-LC的介绍报告。
会议上,云南天文台屈中权研究员汇报了FASOT团组基于积分视场单元(IFU)的我国大型日冕仪光学概念性设计方案。该方案包含了整台仪器完整的光学链条。设计方案中采用美国COSMO-LC的引导光学系统,在此平台之上进行我国自主创新的仪器架构和关键科学分析仪器设计和研发。这里面包括了为提高偏振测量精度来探测极弱磁场而发明的具有原始创新的简化偏振光学开关和与之相对应的双IFU结构方案、双K镜用于空间旋转扫描以及率高精度偏振测量系统方案。这些构造和科学分析仪器能够实现多条日冕谱线斯托克斯成谱成像高精度偏振测量功能,将具有日冕磁场、热力学和动力学参量高精度高时间分辨本领测量功能,特别适合对日冕进行多种课题研究。云南天文台刘煜研究员介绍和分析了在四川稻城无名山附近日冕仪选址取得的数据和进展,并给出了进一步选址的计划和安排。
会议认为,我国在日冕仪发展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具备了很好的基础,IFU制造技术由于天文等方面的需求在我国已经开展起来。会议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型日冕仪项目的科学规划,尽早完成关于我国大型日冕仪详细的科学目标和观测目标、仪器设计和选址报告。经讨论,会议初步确定由来自全国主要太阳物理研究单位小组成员制定出科学目标和观测目标。他们是:山东大学陈耀教授、北京大学田晖研究员、国家天文台张军研究员、云南天文台林隽研究员、紫金山天文台封莉研究员和吴德金研究员、南京大学程鑫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成龙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袁丁博士。仪器设计和研制小组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屈中权研究员负责,云南天文台FASOT团组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相关部门和团队参与。选址小组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刘煜研究员负责,西部太阳选址团组和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相关研究人员参与。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会后,科学目标和观测目标制定小组大部分成员参观了云南天文台FASOT团组的偏振光学实验室,观看了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1B的观测并了解了其初步观测结果,然后就我国大型日冕仪可观测高度达到1个太阳半径的需求进行了详细讨论。
后,与会太阳物理学家希望举全国太阳物理界之力,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推进我国大型日冕仪项目工作,同时也期望这一项目在各级领导和老一辈天文学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与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GST一起纳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发展规划。
(原文标题:我国大型日冕仪研讨会次会议在昆明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