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2017年5月新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规定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习惯说的“国家三大奖”。新公布的获奖名单显示,“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工业智能超声检测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食品和饮水安全快速检测、评估和控制技术创新及应用”等仪器仪表研究项目获奖。
其中,“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由国网浙江电力计量中心运营管理室协理员黄金娟领衔完成。电能表作为民用四表之一,其计量准确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传统人工检定存在投入巨大、有安全隐患、易产生误差等缺陷,在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亟需利用物联网突破传统人工检定电能表效率瓶颈。
“电能表计量检定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攻克了多端子接拆线、自动加封、智能移载等关键难题,研制了系列装置,在此基础上创建的全过程无人工干预的电能表计量检定智能化系统,突破了计量检定关键环节由人工转为自动化的技术瓶颈,通过应用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实现检定全过程智能控制、远程跟踪、溯源纠错,检定能效由人均80只/日提升至4700只/日,检定可靠性100%。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
此外,“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由吴智深(东南大学)、张 建(东南大学)、孙 安(东南大学)、李素贞(同济大学)、张宇峰(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 浩(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共同完成。通过在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传感原理、技术、装置以及结构全面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核心发明,开发了高性能长耐久的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及其解调设备,建立了仅利用单种区域分布传感器技术进行结构参数、损伤与荷载全面识别和结构性能直接评估的综合成套技术及理论体系,突破了现有健康监测技术存在的监测系统耐久性差及海量数据无法有效分析结构“健康”状况的瓶颈问题。
目前,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重要外土建交通工程,如苏通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南京机场T2航站楼、无锡地铁、马鞍山大桥、北京四惠立交桥群、美国Wayne桥、日本妙高大桥等。
“工业智能超声检测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中国广核集团联合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和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升重大工程与重大装备检测水平至关重要,而超声检测是保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质量以及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自主建立面向智能检测的声场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自主开发23个系列80余台套超声检测装置并实现工程应用,解决了多项国际性检测难题。
“食品和饮水安全快速检测、评估和控制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获奖项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福州大学、中食净化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
该项目由一系列的技术和装备组成,构建了一条覆盖食品、饮水安全检测、评估、控制、预警于一体的防控系统。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高志贤教授介绍到,这个快速检测仪器集试剂、器材、智能化微型光电检测仪和多功能光反向传感器等设备于一体,可以检测出148种污染物。项目技术、设备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浙江日报、今晚报、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