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抵百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技术性很强的一个环节,什么时候打药,怎么打都很有讲究。植保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不但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防治规律,也成为解决农民防病治虫、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更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据从事植保无人机生产的安阳市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植保无人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飞控系统和喷洒系统。其作业形式是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完成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项目。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喷洒农药不能耽误。”全丰公司技术人员乔冰说,农用单旋翼无人机,每次装药10kg可以喷洒8~10分钟,每次起降可喷洒约16~20亩农田,完全有能力取代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作业,一机抵百人。
在喷洒农药时,无人机利用向下的强烈旋转气流,可以在翻动和摇晃农作物的同时,超细雾状喷洒比较容易透过植物绒毛的表面,形成一层农药膜,均匀而有效地杀灭害虫,提高喷洒质量。
内黄县禾盛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13架植保无人机,除了自用外,也向外租借。合作社负责人宰运立说,除了效率大大提高外,远距离遥控操作还使喷洒作业人员避免暴露于农药的危险。
据了解,河南省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给予购机补贴。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置植保无人机,享受1/3省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和1/3农机购置补贴,只需支付市场价的1/3即可购买。
植保无人机产业链雏形渐现
在多重政策助力下,河南植保无人机行业从简单应用开始,向生产、研发、培训、维修等多个方向扩展,完整的植保无人机产业链雏形渐成。
根据2015年的专项统计,河南共有76个县、256个乡(镇、街道)有植保无人机田间作业记录,作业总面积达202万亩。但这一数字占河南全省总耕地面积不足2%,植保无人机发展潜力巨大。
“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和用工成本大幅上升,传统的人工喷施农药已无法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发展需求。”内黄县农牧局局长赵献力说,具有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节水节药节能等优势的小型植保无人机应运而生,为河南现代农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河南省西华县为例,该县近年来致力于建立“农业无人机大数据中心”,先后与无锡、深圳等地多家无人机公司签订项目,打造内陆无人机生产基地。
政策标准“羁绊”仍待突破
“要实现植保无人机大规模应用,仅靠个别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支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依靠专业化服务组织。”内黄县农牧局副局长胡庆海建议相关部门要给予经营性服务组织专项的打药补贴或服务补贴,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建设模式,如此助力飞防产业长远发展。
每种农作物,甚至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喷洒农药,飞防上都会有差距,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问题。河南省农机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小文提醒,做好飞防服务,必须要有良好的植保技术团队作支撑。
由于目前国家没有出台植保无人机统一的技术标准,进入门槛低,行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当务之急是制定无人机分级分类、生产研制标准等。”刘小文说,先制定企业标准,再推行业标准,后形成国家标准。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管理处处长胡金波建议,有关部门应抓紧出台针对小麦等农作物的飞防施药标准和飞行标准。
此外,不少民用无人机产品安全性有待考验。如因地磁故障坠机伤人、无人机被不良利用侵犯个人隐私乃至公共安全等。如何保障植保无人机在运营过程的安全可控,也需要抓紧研究出台统一标准。而我国的低空领域没有完全开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有限制,且空管审批严格,一道道市场障碍有待突破。
(原标题:河南无人机开启农业植保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