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台1100千伏刚性气体绝缘输电线路设备成功研发
近日,由国家电网公司主导,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日立高压开关有限公司、ABB和AZZ公司合作研制的1100千伏刚性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设备在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通过全部型式试验。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或GITL)源于金属封闭母线,是一种采用六氟化硫气体或其混合气体作绝缘介质、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新型输电线路,是介于电力装备制造和电力电缆行业之间的产品,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电容小、占地少、可靠性高、适用恶劣环境等优点,广泛用于核电、水电、跨越江海输电系统中。此次研发项目主要是应
2018-04-08 更新 -
水源地水质在线连续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过验收
3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简称“STS计划”)“基于水生生物综合毒性的水源地水质在线连续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项目验收会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在项目验收会上,专家组参观了生态中心的水生生物综合毒性在线连续监测定型设备、全国生物预警数据中心和标准模式生物鱼驯化养殖平台。听取了项目负责人饶凯锋关于项目目标、科技目标、科技服务目标等任务完成情况、项目执行进展与取得成果、项目组织管理与示范应用、实施成效等方面的总体汇报。项目各课题负
2018-04-04 更新 -
不断突破 盘点3月份研发的那些传感器新品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传感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智能传感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预计2019年智能传感器将达到378.5亿美元。在巨大的市场推动下,各大研发机构也在不断需求突破,研发出多种新型传感器。传感器可测量微磁场的氮原子大小的量子传感器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和马普固体研究所研发的新型量子传感器。研究人员通过生产出超纯单晶金刚石晶体,之后通过植入单个氮原子,或在后一步加入氮之后制作出纤细金刚石尖,导入的氮
2018-04-03 更新 -
中船重工七零七所成功研发出国产RV减速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工业机器人正逐步取代人力,成为生产中的重要自动化装备。受国家政策鼓励的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7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2.8亿美元,2012-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8%。其中,工业机器人42.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3.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4亿美元。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减速机市场需求规模也随之增长。一般情况下,一台工业机器人需要的减速
2018-03-29 更新 -
中国药物研发逢百年难见机遇
近日,GIIS2018第三届医药未来领袖峰会在广州举行,恰逢《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公布。医药健康领域独角兽企业,复星医药旗下的重要单抗药物研发平台——复宏汉霖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就当下药物研发情况谈到,中国药物研发正处于百年难得一见的机遇期,但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同一个靶点有十多二十家企业在研发,造成资源浪费。药物研发蓄势喷薄“从新药研发和医疗体系改革的角度来说,中国真的是处在一个百年难得一见的机遇。”刘世高表示,一方面,中国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非常大,肿瘤病人5年生存率不到美国一半,
2018-03-29 更新 -
便携式次声探测仪成功被研发并且已经投入使用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07所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便携式次声探测仪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7所成立于1970年,是国内唯一从事目标及其环境特性研究的专业研究所。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是科技应用研究,航天技术发展、目标与环境特性研究、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目标探测与控制研究、卫星遥感地物波谱特征研究光电探测与跟踪研究、计算机技术开发、激光防伪技术研究等。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结合的发展道路。
2018-03-26 更新 -
减少供水管网漏损 江苏常州企业研发“听漏”传感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得到了的大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普及率已经超过了95%,供水能力和用水量与20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4.6倍和3倍之多。但是,在供水管网覆盖面拓宽和供水能力不断加大的同时,我国城市的供水管网也存在着管网漏损频率高等问题,据估算,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21.5%。因此,如何降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已成为供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供水管网大多都在地下,有了漏损点很难发现。而传
2018-03-23 更新 -
一种基于导电纳米材料的电喷雾质谱装置研发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四川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基于导电纳米材料的电喷雾质谱装置及其实现电喷雾质谱分析的方法”成功研发,并且已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事业单位。成都生物所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具有多种共用实验装备,拥有600MHz核磁、高分辨质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多功能显微镜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目前,成都生物所已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0多项。一直以来,成都生物所一直对于
2018-03-20 更新 -
基于散状粉煤灰的在线计量校准系统成功被研发
近日,浙江省计量院为杭州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了基于散状粉煤灰微波质量计量装置校准系统,解决了企业粉煤灰库存无法在线计量的难题,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在线计量问题提供了可参范本,为浙江省绿色工业发展提供计量支撑。粉煤灰是一种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近些年作为重要的混合材,被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中,但是其在线计量和溯源是一项难题。浙江省计量院力学所获悉企业难题后,派技术专家赴现场实地查勘,发现企业粉煤灰库存计量装置整个架空在地面以上,下方有多管道交叉,计量料仓尺寸及安装位置困难等诸多难题
2018-03-20 更新 -
福建电科院成功研发应用智能密集柜表库系统
2月28日,在福建福州供电公司“二级库”里,一辆三维激光定位机械手一次性抓取5个周转箱,将60只智能电表依次填入一个类似“蜂巢”结构的智能密集柜表库系统里。这是福建市县供电公司“二级表库”的日常工作场景。为深化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各级表库全贯通,提升“二级表库”智能化管理水平,福建电科院深化科技研发,为转入“二级表库”的智能电能表量身打造了智能密集柜表库。据了解,智能密集柜表库可
2018-03-09 更新 -
福建光电子晶体与激光技术重大研发平台过验收
3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研究员林文雄牵头承担的“福建省光电子晶体材料与激光技术重大研发平台”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福建省光电子晶体材料与激光技术重大研发平台”面向光电材料、智能化激光加工设备等领域的国际前沿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光电子晶体材料与器件、激光技术及其集成应用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自项目执行以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包括开发出新型氟化钇锂激光晶体生长和器件加
2018-03-07 更新 -
德国成功研发氮原子大小的量子传感器 可测量微磁场
量子技术为电子元件小型化开辟了新的途径。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和马普固体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其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一种量子传感器,未来可用于测量微磁场,如硬盘磁场和人脑电波。集成电路越来越复杂,目前一台奔腾处理器可容纳约3000万个晶体管,因而硬盘的磁性结构可识别的范围仅为10至20纳米,比直径为80至120纳米的流感病毒还小,该量级的尺寸规格只有量子物理技术可触及。新研发的量子传感器则可测量这类用在未来硬盘上的微小磁场。新型量子传感器仅有氮原子的大小,作为载体物质的是一种人
2018-03-07 更新 -
盘点2018年2月份那些研发出来的传感器新品
随着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作为基础学科的传感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就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多种新型传感器已经被研发出来,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吧!奥地利研发出可测量电场强度的新型传感器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新型传感器可以测量电场强度。据介绍,该设备已能够测量出每米低于200伏的弱电场。奥地利研发出的新型传感器是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使用被动式MEMS元件,并利用了静电感应对尺寸仅为几微米的小型硅栅格结构的影响。其主要原理是将硅栅格结构附着在一个小型弹簧上,当硅块暴露在电场中
2018-03-02 更新 -
地下流体保真取样技术及装备研发取得进展
在能源与废弃物的地下储存以及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治理等领域,三维高精度地下流体的连续取样与监测一直是充满挑战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克服了泥沙和冬季结冰等引起的取样段淤堵、取样代表性和监测井耐久性等一系列技术难点与科学问题,成功研制出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地下流体保真取样装备。目前,国内外对地下流体取样监测设备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多层井上。长久以来,我国在多层井地下流体取样系统方面,一直以采购国外产品为主,自主研发薄弱,亟须攻关突破西方的技术和材料垄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
2018-03-01 更新 -
“高压65kA大电流综合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通过鉴定
近日,广东质检院“高压65kA大电流综合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通过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鉴定,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傅闯等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广东质检院总工程师林志力作的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审阅相关资料并对现场进行详实的考察。经质询和讨论等环节,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符合科技成果鉴定要求,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压大电流检测系统的校准技术能力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通过自主设
2018-02-28 更新 -
发展更轻便 盘点2017国内外研发的手持式仪器
现阶段,制造业在向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对于仪器制造来说,也是一样朝着更加轻便快捷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外多种手持式仪器研发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仪器产业的发展。小编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整理出2017年国内外研发的手持式仪器。(数据可能有所遗漏,欢迎留言补充)MiX5手持式合金分析仪聚光科技在天津市焊接行业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带来了下属子公司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MiX5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填补了焊接行业无损检测的空白。MiX5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的满足焊接行业的检测需求
2018-02-13 更新 -
面向空间应用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研发成功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Superconductingnanowiresingle-photondetector)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量子信息、激光雷达、深空通信等领域,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然而,迄今为止,所有的SNSPD都只在地面实现了应用验证,包括美国NASA2013年的月地激光通信LLCD项目,也是在地面接收站使用了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在卫星上不得不使用了性能较差的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如果能够在空间应用中采用SNSPD,有望实现空间光通信技术的跨越式
2018-02-09 更新 -
刘昌孝院士: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多点开花
2017年对于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来说是多点开花的一年,多个新药研发创里程碑式纪录。2017年也是中国的“新药元年”,在政策扶持下大批新药获批上市,中国药企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提速。在春节来临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刘昌孝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新春贺礼”,这也是他第七年在中国科学报发布全球生物医药发展述评研究结果。刘昌孝,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从事新药研发和新药评价研究53年。是我国药物代谢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创建了我国第一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药
2018-02-09 更新 -
专家呼吁加大癌症新药研发投入力度
2月4日是第19个“世界癌症日”。面对我国癌症防治的严峻形势,医疗专家呼吁加大癌症新药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癌症新药的可及性。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以药物创新应对癌症的挑战》报告,美国近期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比1975年提高41%,83%的生存率延长归功于包括创新药在内的新疗法。然而,我国在2010~2014年全球癌症新药可及性的排名远不及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49个新药中仅有6个在我国上市。“30多年来没有有效的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能治疗食管癌,胃癌的靶向药物
2018-02-08 更新 -
奥地利研究人员研发新型传感器测量电场强度
测量电场强度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但现有的传感器架构体系过于复杂且难以进行校准。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TU Wien)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场强探测器,该探测器基于微电子机械技术,改进场强测量的方法。该项工作已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中。图片来自TU WienTU Wien的Andreas Kainz表示:“目前用于测量电场强度的设备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例如这些设备中包含的导电金属部件将对电场测量产生影响。若器件接地以提供测量的参考点,则该效应会更加明显。&rdquo
2018-02-0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