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目:
  • “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近日,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主持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于2008年10月底立项,2009年12月29日奠基,2010年3月19日开始现场建设,2012年10月28日的落成标志着望远镜工程建设任务的初步完成。2017年10月27日,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通过总体验收。大型射电望远镜是深空探测器导航和天文学研究等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创新能

    2019-06-17 更新
  • 上海天文台与西藏日喀则市签约建设40米射电望远镜

    6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建设探月工程VLBI测轨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合作备忘录。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倪俊南代表双方签约。签约仪式上,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洪晓瑜首先介绍了探月工程的有关背景,随后详细介绍了VLBI测轨40米射电望远镜初步选址及下一步工作设想等有关情况。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日喀则市政府和上海市科委的大力帮助下,自2018年9月起,上海天文台七次赴西藏自治区多个地点进行选址,综合专家和考察队的考察意见,经讨论将日喀则市

    2019-06-17 更新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WFCTA-SiPM成像探头鉴评会召开

    6月3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工程广角切伦科夫/荧光望远镜阵列(简称WFCTA)硅光电倍增管(简称SiPM)成像探头鉴定评审会暨高能所-云南大学LHAASO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云南大学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天文台的多位技术专家参加评审会。会议由LHAASO首席科学家曹臻研究员主持,云大副校长、项目负责人张力教授和云大科技处相关领导参加了评审会。专家们听取了云南大学成像探头技术负责人葛茂茂关于SiPM成像探头研制总结报告,以及

    2019-06-17 更新
  •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通过档案验收

    5月27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档案验收。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馆长潘亚男任档案专业验收组组长。验收组听取了建设单位的《FAST项目档案验收总结报告》及中科院档案馆的《FAST项目档案验收申请材料审核情况报告》,审阅了项目档案自查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并现场抽查了项目档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

    2019-06-04 更新
  • 数理领域中科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会议举行

    近日,数理领域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会议举行。会议由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组织,36个实验室参加了评估。会议邀请评估专家28位,其中包括7位院士、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经验丰富的管理专家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曾经的评估专家,专业背景涵盖了所有参评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是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科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吸引凝聚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持续产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已成为中科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会上,前沿局

    2019-05-22 更新
  •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工艺验收

    2019年4月22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艺验收和鉴定会在贵州省平塘县FAST台址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19位多个领域的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FAST工艺进行了验收和鉴定,武向平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验收鉴定组经过听取报告和现场考察,认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按期全面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所有性能指标达到验收要求,其中灵敏度(L波段)和指向精度两项关键技术指标优于验收指标。FAST在L波段

    2019-04-26 更新
  • 国家天文台等首次测得南极冰穹A夜间大气视宁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位于南极冰穹A昆仑站的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首次直接测量到冰穹A的夜间大气视宁度,同时证实在地表8米的高度上即有机会获得极佳的大气视宁度(小于0.3角秒)。视宁度表征大气湍流造成望远镜成像抖动的模糊程度,是光学红外天文观测台址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视宁度数值越小,说明大气湍流越弱,成像的角分辨率越高,望远镜对暗弱天体的探测能力就越强。因此,地面大型望远镜的建设需要选择优良的台址。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台址集中在夏威夷和智利,其平均大气视宁度在0.6角秒左右。大气湍流主

    2019-04-22 更新
  • FAST科学研讨会在贵州平塘召开

    为进一步落实“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要求,3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研讨会在贵州平塘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近期以及中远期FAST科学目标开展研讨,凝练科学方向,从而更好地提升和发挥FAST的效能,促进FAST的科学产出。会上介绍了FAST工程建设及调试工作进展、FAST总体科学情况,以及FAST在脉冲星、中性氢和分子谱线等研究方向的科学目标。与会专家围绕FAST&ldqu

    2019-03-28 更新
  • 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完成安装

    1月16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在南极昆仑站完成小型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的安装,并且已经展开观测调试。位于南纬80度的冰穹A,是南极冰盖的高点,海拔将近4100米,下面冰层厚度达3000多米,冬季气温经常低于零下70度。中国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建在这里,给中国天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冰穹A的地理大气条件对天文研究具有的优势:极夜可以连续24小时连续观测;大气洁净稳定,对天体的观测更加清晰;寒冷和干燥极其有利于红外和亚毫米波段的观测。而视宁度是评估一个光学台址的重要参数

    2019-01-21 更新
  • 光电所太阳望远镜仪器偏振标定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光电所饶长辉研究员团队对地基大口径太阳望远镜仪器偏振及其标定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太阳爆发性活动将给地球及行星际空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包括通讯中断、信息安全事故、高纬度电力系统崩溃以及空间探测器受损等。太阳的各种活动大多与太阳磁场有关,对太阳磁场的测量有助于研究日冕加热、耀斑触发、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的物理机制,从而实现对灾难性的空间天气进行预警。为了实现准确的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天气预报,需要获得太阳活动区的大视场高分辨力的观测数据。由于太阳大气本征偏振与设备自身的仪器偏振是相互交叠的,若不

    2018-12-20 更新
  • 哈勃望远镜与珀金埃尔默,不得不说的故事

    【导读】2018年是珀金埃尔默进入中国40周年,为了让广大用户更加了解我们,我们从公司档案中搜集整理,汇集成10个“你所不知道的珀金埃尔默”系列故事。2018年是珀金埃尔默进入中国40周年,为了让广大用户更加了解我们,我们从公司档案中搜集整理,汇集成10个“你所不知道的珀金埃尔默”系列故事。接下来的日子会一一与您见面,故事后还有关于本篇故事的有奖答题,快来了解我们,赢取自己的小幸运吧~人类对星空的向往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对于头顶上这片星空的探索从公元前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古希腊先人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2018-11-13 更新
  • 浙江计量院起草的《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发布

    近日,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编制的国家规程《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正式实施。本规范为国内发布。望远镜式测距仪是一种将望远镜光学瞄准与激光脉冲测距技术相结合来测定空间远距离的测量仪器。远测距达3000米。主要应用于地质勘测、近海航行、电力电信部门测量、工程规划、气象研究、消防系统、高尔夫球场等众多民用领域。JJF 107-2010《国家计晕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2018-09-11 更新
  • 我国天文望远镜发布重大探测成果 给银河系“重新画像“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已圆满完成一期光谱巡天观测。经过五年的观测,一期巡天共发布光谱901万。LAMOST发布的光谱数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总和的1.8倍。银河系下的LAMOST(国家天文台 陈颖为 摄)LAMOST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研制的一架主动反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它应用主动光学技术,实现了在观测中镜面曲面连续变化、不同瞬间是不同的施密特光学系统,突破了天文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瓶颈,是世界上口径大

    2018-08-15 更新
  • 中国科大对南极望远镜实现远程控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坚课题组针对南极望远镜开发的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系统,构建了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框架,形成了对恶劣条件下观测设备的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南极观测设备的效能。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使得其成为天文观测、环境本底监测、外层空间观测、生态系统观测和地球物理研究等重大科学工程的良好实验基地,非常有利于推动低温工程材料、远程通讯技术、极端条件下人体医学、航空航天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发展。但对观测设备来说,则要克服各

    2018-08-15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