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L-DNA寡核苷酸合成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2150.00
品牌: 未填写
销量: 累计出售 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0 人关注
更新: 2021-04-26
数量: 减少 增加份 库存999份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看了又看 更多>
 
 

  左旋L-DNA寡核苷酸合成

   

 

北京赛百盛提供各种规格的左手螺旋L-DNA寡核苷酸合成,L-DNA碱基可以掺入寡核苷酸内部,或者位于寡核苷酸两端,也可以进行嵌合L-DNA / D-DNA合成。这种对映体L-DNA具有独特的性能,它们能够抵抗核酸酶识别与降解,在细胞内稳定存在,因此应用于核酸探针、基因干扰与基因敲出等。

 

L-DNA oligo 合成服务

· 规格:200 nmol, 1 umole或更大规格

· 纯化方式:QPC, PAGE

· 全长或定点合成

· Oligo 长度:5-100 bases

· 交货时间:2-4 工作时间

· 质控:OD测量与质谱检测

 

Molecular Weight (mw): 313.2

 

 

Molecular Weight (mw): 289.19

 

 

Molecular Weight (mw): 329.21

 

 

Molecular Weight (mw): 304.2

 

 

 

 

Products 200 nmole 1 umole 10 umole
L-DNA dA 1250元/base 2150元/base 待询
L-DNA dC 1250元/base 2150元/base 待询
L-DNA dG 1250元/base 2150元/base 待询
L-DNA dT 1250元/base 2150元/base 待询

 

*货期:2-3

 

 相关背景知识

   

镜像DNA(L-DNA)

L-核酸,也被称为Spiegelmers,是一种镜像寡核苷酸配基,由L-核糖或者L-2’脱氧核糖糖基元组成

与天然的D-核酸相比,这些核酸的手性转化导致在细胞质中对核酸高度稳定,这表明Spiegelmers可能在体内表现良好,并为治疗和诊断应用提供了未来的潜力

因为L-核酸是自然界存在的D-核酸的完美镜像形式,在非手性的情况下,L-DNA与D-DNA在溶解性、双链稳定性与选择性方面有相同的物理与化学特点,而且形成左手螺旋状的双螺旋。

 

镜像核酸的运用

L-核酸已经被用于核酸治疗与诊断各种领域,以下只是其中的几种。

1.适配体:Spiegelmers有良好的核酸酶稳定性,它能折叠成很好的三维结构,作为适配体,它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候选。

2. PCR: 已经证明,LT-PCR是一种新的PCR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编码产生PCR产物的方法,使这种PCR产物带有特定的L-DNA标签。

3.芯片探针:另一个重要的运用涉及到探针的设计,使L-DNA序列成为带有识别标签探针的主要部分,这种技术只需要一种设计,并应用于微阵列平台上(图一)。这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在使用单个微阵列平台的广泛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4.对映体分离剂:这种从L-RNA适配体衍生而来的手性固定相用于对一系列除草剂分子的对映体分离进行评估。

5.分子信标:一项重要的研究推进了修饰分子信标的发展,这种分子信标探针中L-DNA占主要部分,它可以防止分子信标的非特异折叠。据报道,这些修饰的分子信标为优质的探针(图二)。

6.纳米技术:L-DNA很容易自我组装成离散或周期性纳米结构。

7.L-RNA在细胞内表现出非凡的稳定性,通过组合文库对长链L-RNA选择性结合特异生物小分子进行筛选。

 

Figure 1: Figure 2: Template Specific Primer Extension & Labelling Illustration of advantages of L-DNA (Zip Code) attached Primers for PCR and Microarray.3(Reproduced by the kind permission of Oxford Press, UK).

Figure 2: Application of L-DNA attached molecular beacons (MB) avoiding non-specific binding (a-c). Design of Universal Microarray Platform.5 (Reproduced by the kind permission of Oxford Press, UK).

 

参考文献:

1) Wlotzka, B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 99, 8898–8902.

2) Hayashi, G et. al. ChemBioChem, 2007, 8, 169–171.

3) Hauser, N. C. et. al. Nucleic Acids Res., 2006, 34, 5101–5111.

4) Andre´, C. et. al. Electrophoresis, 2006, 27, 3254–3262.

5) Kim, Y. et. al.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 7279–7287.

6) Lin, C. et. al. Nano Lett. 2009, 9, 433–436.

7) Klussmann S, et. al. Nat. Biotech. 1996, 14, 11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