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报
2017-01-10 08:57
你没有理解,增加转速和使用表面活性剂的内在原理 所以,这种问题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非A即B,理论上说,你按照哪个方式做都没有问题,但是,最后你得拿到你想要的结果; 大多数情况下,增加转速并不能显著提高药物的 溶解性,只是溶出速度,所以这个途径只对一些在溶出过程因为动力学传递不足的情况下有效,比如,杯底谷堆,颗粒搅拌不开,片剂不溶散; 如果,你得化合物是一个非常难溶的化合物,而且片剂很短时间就已经崩解分散,但是溶出无法达到平台,增加转速很少有效。此时应该优先考虑使用表面活性剂; |
|
举报
2017-01-09 23:37
如果单纯的做一个非缓释制剂,研发阶段每次测溶出都要2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不管加大转速还是添加表面活性剂(比较同意增大转速),应该要将平台(85%)控制在45min-90min之间(某原则上看过,具体不太记得)。这样可以加快的检测的结果,及时的调整处方,当在这溶出条件下做差不多后,再回到最原始的溶出条件(时间长的那个)做个确认就ok。 总之时间成本很重要。 |
|
举报
2017-01-10 09:25
不知道你这是不是缓控释制剂,为什么几个小时才能达到平台?还是受原料溶解度的影响? 我觉得:首先,先要做一下原料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对溶解速度也可以顺带考察一下;单纯介质不能满足漏槽条件的话,可以添加不同比例表面活性剂;需要清楚自己原料在各直接中的具体溶解度数值,再来评估溶出慢是由于溶解度问题还是溶解速度问题。 其次:需要知道参比制剂的溶出速率,再来评价自研产品。如果原料在溶出介质中溶解度没有问题(包括你加了表面活性剂后的介质),并且作为速释制剂的话,根据口服固体制剂溶出试验指导原则的要求,一般也就检测到30-60分钟,溶出度需要到70-85%以上,作为BCS一类,一般需要达到平台的。 如果在单纯的四种介质中原料的溶解度就不能满足溶出要求,通过加大转速对溶出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前边说的,你需要考察过加完表面活性剂后的介质中的溶解度了,这时可以考虑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了。从低到高进行考察;如果溶解度没有问题,那就是制剂本身因素导致溶出速率慢,这就要在产品上找原因,看溶出现象,有没有堆积,从而导致没有完全溶出?原料粒径对溶解速度的影响,是不是需要对原料微粉化处理;处方中辅料组成的优化,增加水溶性辅料比例,改善溶出速率。 对于常规的速释制剂,比如桨法50rpm不能完全溶出,而加大到75rpm可以保证完全溶出(时间也不是过长的2-4小时,一般控制在45-60min的点),我认为首选加转速,不行再考虑加表面活性剂,因为这时制剂因素影响大些,可能是物料堆积造成(体内胃肠道是蠕动的,堆积现象一般不会有),也可能是颗粒硬,需要调整处方试验。 |
(c)2008-2019 苏州蚂蚁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bio@infob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