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报
2017-10-13 22:31
荧光蛋白
第一批用于细胞生物学的荧光蛋白包括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s)和从蓝藻(cyanobacteria)中提取的触角光合色素(photosynthetic antenna pigments)。这些生物大分子都含有多种胆汁三烯生色基团(bilin chromophores)。这些生色基团都包裹在一种基质结构中,这样就能将它们的淬灭作用降至最小,因此这些藻胆蛋白的荧光亮度要比小分子荧光染料的亮度高出两个数量级。不过这些藻胆蛋白的“个头(分子量高达200KD)”也限制了它们在细胞内的扩散,因此,它们也只能与抗体联用,在流式细胞术试验或ELISA试验中用来检测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 自从科学家从维多利亚发光水母(jellyfish Aequorea victoria)中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GFP)之后,生物成像领域就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单独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或与其它蛋白融合表达就可以在细胞内发出绿色荧光了,使用这种方法除了需要氧气O2之外,不再需要任何其它的试剂参与,因为生色基团是通过自发环化作用形成的,需要对深埋在直径约2.4纳米至4纳米的β桶(beta barrel)核心里的三个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氨基乙酸)进行氧化才能发出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只是荧光蛋白大家族中的一员,这些荧光蛋白大部分都来自海洋腔肠动物,因为各自含有共价结构不同以及非共价环境不同的生色基团,所以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在实验室中对这些荧光蛋白进行遗传修饰之后可以进一步的丰富它们的特性,比如增加亮度和折叠效率、减少寡聚体形成等。突变既可以增加荧光蛋白的光稳定性,还可以赋予荧光蛋白光操控性,比如控制荧光发射与否,或者发出哪种荧光。这种光操控性既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可以用于监测蛋白的弥散过程、运输过程和老化过程等。虽然荧光蛋白在生色基团形成的过程中会生成H2O2,但似乎没有产生太多的活性氧簇(ROS),这一点也并不奇怪,因为荧光蛋白在进化过程中都是暴露在阳光下的。不过我们也可以对荧光蛋白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形成ROS。荧光蛋白发出的荧光一般对它们所处的生化环境都不太敏感,但是酸性环境或变性剂的存在可以淬灭荧光。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经过改造的、能耐受酸性环境或者能对金属离子、卤化物离子和巯基二硫化物氧化还原剂起反应的荧光蛋白。展开 |
(c)2008-2019 苏州蚂蚁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bio@infob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