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秉持“分析科学创造未来”的方向,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历经3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六届。现已成为国内分析测试领域专业化程度和知名度高的盛会,在促进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推动我国分析测试科学和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BCEIA每两年举办一次,由学术报告会和展览会两部分组成。学术报告会大会报告特邀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分享国际前沿研究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伊瓦尔·贾埃弗教授、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恩斯特教授、日本岛津公司田中耕一教授,以及美国质谱专家R.G.Cooks教授、前国际电镜联合会主席H.Hashimoto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小泉英明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ChristianAmatore教授、加拿大科学院院士乐晓春教授等都曾多次莅临BCEIA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分会报告由电子光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波谱学、电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分析、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9个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BCEIA至今已举办了两万多场学术报告会和技术交流会,每一届都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名专家、学者注册参会,2015年169位特邀报告人中境外学者就达到了50%。
BCEIA历来也是以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分析测试领域专家学者汇聚的学术交流平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亲自担任了前两届的大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郭可信院士、梁晓天院士、吴征铠院士、卢佩章院士、汪尔康院士、李方华院士、黄本立院士、施蕴渝院士、贺福初院士、江桂斌院士、张玉奎院士等都曾担任过BCEIA学术委员会主席。
2015年,围绕“生命生活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10个特邀大会报告中有6个涉及到生命科学: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所生物分析中心Sang-ryoul Park教授的报告《生物分析中标准化、溯源性建立的分析策略和方法中的创新》、韩国延世大学Myeong Hee Moon教授的报告《流动场流分离技术在蛋白质组学和脂类分析中的应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Koji Suzuki教授的报告《生化探针的设计》、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员的报告《先天免疫感知胞内菌和细菌毒力》、日本京都大学Masahiro Shirakawa教授的报告《泛素、多聚泛肽链及其附属蛋白的细胞和体外研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Robert Mark Wightman的报告《碳纤维微电极监控神经活动》。用不同的分析仪器来分析测试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蛋白质、脂质体、细胞、抗原抗体、病毒、神经活动、药物及其代谢等,体现了传统的分析、检测正在向与生命相关的物质以及生物活体中一些与活体行为有关的物质方向发展。BCEIA会议期间,有幸邀请到了第五届世界华人质谱学术研讨会同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内容同样也较多地关注了生命科学领域,如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
BCEIA 2015参会学者、观众达到55873人次,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1家展商(其中境内展商309家、境外及港台展商152家),展示了3000多台技术领先的新仪器、新设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也亮相,成功地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将继续坚持“分析科学创造未来”的方向,围绕“生命生活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论坛和仪器展,使BCEIA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术报告会将举行大会报告,在2015年BCEIA 9个分会的基础上增加标记免疫分析分会,首届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以及其他热点专题论坛、墙报等。热烈欢迎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以及各界科技人员光临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同时也特别欢迎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将本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年会、高峰论坛等放在BCEIA会议期间同时举行!
会议时间:2017年10月9-11日(10日为大会报告)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C区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主办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
BCEIA 2017学术委员会
主席 | 张泽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浙江大学 |
副主席 | 陈洪渊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南京大学 |
顾问委员会(按字母排列)
黄本立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厦门大学 |
金国藩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清华大学 |
卢佩章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施蕴瑜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魏复盛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叶恒强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
委员 (按字母排列)
再帕尔.阿不力孜 | 教授 | 中央民族大学 |
Edward S. YEUNG | 教授 |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
Hubert H. GIRAULT | 教授 | 瑞士洛桑理工学院 |
江桂斌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Dr. Karl-Siegfried BOOS | 教授 | 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中心 |
邓玉林 | 教授 | 北京理工大学 |
Knut W. URBAN | 教授 | 德国固态研究所Ernst Ruska显微镜学和电子光谱学中心,Helmholtz研究中心 |
K. W. Michael SIU # | 教授 | 加拿大约克大学 |
刘淑莹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Liang LI | 教授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
钱小红 | 研究员 |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
Reinhard NIESSNER | 教授 | 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 |
R. Graham COOKS | 教授 | 美国普渡大学 |
邵元华 | 教授 | 北京大学 |
汪尔康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王海舟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X. Chris LE # | 教授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
杨秀荣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 |
叶朝辉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 |
张新荣 | 教授 | 清华大学 |
张学敏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张玉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带“#”表示加拿大学会会员
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新荣 | 教授 | 清华大学 |
学术报告会各分会负责人及报告内容
A. 电子光学
工作小组负责人 韩晓东 北京工业大学
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 扫描探针显微镜
3. 透射电子显微镜
4. 原位电子显微镜
5. 反射电子显微镜和表面成像
6. 微光束分析和分析电子显微镜
7. 电子显微镜在各专业领域应用方法
B. 质谱学
工作小组负责人 刘虎威 北京大学
1.质谱新技术和方法
2.有机质谱分析
3.无机和同位素质谱分析
4.生物质谱分析
5.组学研究的质谱分析
6.质谱联用技术
7.质谱专用程序和开发
C. 光谱学
工作小组负责人 林金明 清华大学
1. 吸收/发射/荧光光谱
2.等离子质谱分析法
3.X射线光谱
4.红外/拉曼光谱
5.联用技术
6. 纳米和芯片技术
7. 光谱成像技术
8. 在各专用领域中的光谱应用
D. 色谱学
工作小组负责人 张丽华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 气相色谱分析
2.液相色谱分析
3.离子色谱分析
4.电分离技术和毛细管电泳
5.微流体、芯片和纳米技术、微量检测
6.多维色谱和耦合技术
7.在各专用领域中的色谱应用
E. 磁共振波谱学
工作小组负责人 王申林 北京大学
1.核磁共振分析
2.磁共振成像技术
3.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
4. 核四极共振波谱学
5. 在各专用领域中的磁共振应用
F. 电分析化学
工作小组负责人 李景虹 清华大学
1.电解分析新技术和方法
2.表面改性和表征
3.电化学传感器
4.联用技术
5.在各专用领域中的电化学应用
G.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技术
工作小组负责人 谢剑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1. 基因组学研究
2.蛋白质组学研究
3.代谢组学研究
4.糖组学研究
5.在相关领域中的分析技术应用
6.生物医学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标准
H. 环境分析
工作小组负责人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技术
Environmental sampling and pretreatment
2. 无机污染物及其形态分析
Speciation analysis of inorganic contaminants
3. 持久性及新型有机污染物分析
Analysis of persistent and emerging organic contaminants
4. 纳米检测技术
Nanomaterial-based analytical methods
5. 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和效应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and impacts of contaminants
I.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
工作小组负责人 李红梅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 标准物质新版国际导则解读
2. 食品安全计量溯源新技术
3. 新型标准物质研发
4. 能力验证及其检测结果质量保证
J.标记免疫分析
工作小组负责人 颜光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hemiluminescence immune assay)
2. 均相免疫分析 (Homogeneous immunoassay)
3. POCT (Point of Care Testing)
4. 其它免疫分析技术及材料(Other immune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
学术会议论文集及语言
学术报告会的语言是英语。
学术会议论文集是学者所提交的投稿论文(口头报告或报展)摘要汇编,严格按照第二轮通知规定格式编写并提交电子版。
专题论坛
届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以及其他热点专题论坛。围绕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临床检验、纳米材料表征等热点领域,举办分析方法或新技术、新应用的交流会。
同期展览会
BCEIA 2017 展览会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展”同期举行,占地面积约 22000平方米,以展示世界各国分析测试领域新技术方法、新仪器设备、各种零部件和我国科技创新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学术委员会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391房间
秘 书:张强
电 话:010-68512289
邮 箱:zhangqiang@caia.org.cn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电话: